煤球是对生活用煤最通俗的称呼,这里称呼为煤球的东西实质上却是蜂窝煤,而不是真正的圆疙瘩球,只是先入为主的叫法,让人把蜂窝煤叫做煤球。蜂窝煤作为农村人使用炉子的燃料,是超级流行不可或缺的必需品。蜂窝煤是一种扁状圆柱体,为了适合燃烧,中间会有孔洞从上到下贯穿圆柱,根据大小的不同,蜂窝煤也会有12孔和19孔两种。最初生产这种蜂窝煤,就要靠人力使用简易的机器来制造,这就是打煤球。
脏兮兮的煤厂在夏天最令人痛苦,火辣辣的太阳烤灼着大地,若是干燥的厉害,煤灰的粉尘便会随风飞扬,最避免不了的就是飞在身上。雨天也不是好受,煤灰被雨水冲刷的黑不溜秋,穿鞋的人都不想接近这个地方,身子离得越远越好。最好的情况就是打煤球时处在阴天,打完的时候正是晴天,这样一来,打煤球的时候不热,二来打完了能快速的晒干,早点出卖。
那时候这种劳力不用任何知识和技术,十分廉价,只要有劲儿就能干,用手工与劳力制作出煤球的人,就是为煤老板打工的人,这种工作就是打煤球。“打”字用得好,一个混合着生铁和熟铁制成的工具,打煤球机子长长的脖子连接着机子的耳朵和肩膀:当双手拿着打煤球机子的两个耳朵时,用脚踩着朝下张开的大嘴,就可以让已经和好的煤堆被迫压入口中,当口中的一个挡盘顶到机子的上颚时,便是满了,但高度一定是小于直径的圆柱。打煤球时,当机子的嘴里被装满的时候,打煤球的人就会用脚踩着机子的肩膀,朝地面的平地上磨动几下,挤一挤煤泥,让模子里的蜂窝煤更加结实。黑色的胶鞋也不怕脏了,一个圆柱形的蜂窝煤便被推出来,像排泄一样推到了地面上。打好的煤球摆成一片阵势,乌压压的一片,等待着太阳晒干。这在不下雨的日子,是日常的工作。
用历尽沧桑的煤筛子和年久的磅秤称上五百斤的煤,用水和好煤后打出来,一个上午就能打完。按照每斤一分钱来算,一上午能挣到10元钱,一天上下午两班同样的量,就能挣20块钱。除非打煤球的人有时候家里有事,不得不请假,一天都会上下午全部工作,要不然半天的时间就这样浪费了。我不知道也不敢细问我的父亲上了多少年这样的班,从来没能正常交学费的我也没有因此饿着,这也是值得幸福的事和值的体会的幸福经历。
堆积成山的煤场会有来自其他地方的卡车拉来煤炭,具有自卸能力的大卡车从车兜的下面顶出一个白亮的柱子,使得一车的煤料都被倾倒下来,堆成一座小山。之后的流程便是每天的细工,到了打煤球的时候,再用筛子筛除煤渣,称了五百斤作为底料,再依据经验,筛出一些泥土,用水和泥土渣混合在一起,和成煤泥,才进入了最后的做模的流程。
才开始的打煤球和后来的打煤球,随着机械的使用,也发生了变化。除了前期和好煤泥都是一样,打煤球的时候,由原来的双手拿着打煤球机子就着一堆煤泥进行一个一个的制造,变成了把和好的煤泥用铁锨装进打煤球机器里。打煤球的机器在发动机的带动下开始工作,加工好的蜂窝煤就会从机器的出口处自动的摆成一排,这时候工人只要按时搬开打好的煤球进行晾晒就好,省去了人力一个一个制造的劳累,这是机械化在打煤球中的使用。
但不管怎么样,煤老板还是赚钱,一个煤场堆着几十吨的原煤,这里就是煤老板的财产。当然了,比不上开矿的“大型”煤老板,但农村用的炉子里的蜂窝煤,却催着人去买,催着有人打煤球,这是煤老板与打煤球的人的雇与佣的工作模式,也是这里少有的去邻村邻镇的小集市上打工的生活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