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成王姬诵,姬姓,名诵,周武王姬发之子,母邑姜(齐太公吕尚之女),西周王朝第二位君主,在位37年。
周成王继位时年幼,由周公旦辅政,平定三监之乱。
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还命周公东征、编写礼乐,加强宗法统治权力。西周王朝的统治。
成王还命令周公制礼作乐,规划各项规章制度,奠定了西周王朝的基础。周公、召公率师征服淮夷及在淮夷之北的奄国,使统治范围进一步扩大。
成王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和睦,歌颂太平盛世之声不绝于耳。成王与其子康王统治时期,合称成康之治,是周代的兴盛时期。
周武王克殷商后两年去世之时,姬诵被立为成主,由于成王年幼,天下初定,叔父周公惟恐诸侯叛周,于是乃亲自摄政治理天下。
周公亲践天子之位,引起了管叔、蔡叔等弟兄怀疑,于是管、蔡联合武庚发动叛乱,背叛周朝。
周公奉成王的命令,平复叛乱,诛杀了武庚、管叔,流放了蔡叔。
让微子开继承殷朝的后嗣,在宋地建国。又收集了殷朝的全部遗民,封给武王的小弟弟封,让他做了卫康叔。
晋唐叔得到一种二苗同穗的禾谷,献给成王。成王又把它赠给远在军营中的周公。
周公在东方接受了米谷,颂扬了天子赐禾谷的圣命。
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量,天下大服。
周公在摄政的第七年,成王年长能亲政,于是周公还政于成王,北面就臣之位。
成王以周公治理天下有功,将周公分封到曲阜,地方圆七百里,革车千乘。并命后世鲁公可以天子礼仪祭祀周公。
奄国主要分布于今山东曲阜附近,是商朝极有实力的方国之一,
在商中期,商王南庚、阳甲均曾定都于奄,到盘庚时才迁都于他处,而奄保留了大量商朝子民,逐渐发展成东方的强大方国,又因与商的密切关系,而被大量史料称为“商奄”。
“三监之乱”爆发后,原分封于殷商旧地的管叔、蔡叔及殷纣之子武庚禄父起兵叛乱,叛乱还得到徐国、奄国、薄姑等东方小国的支持。
据史书记载,奄君薄姑当时劝禄父说:“武王刚死,成王年幼,周公被天下人怀疑,这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请举事!”
叛乱的影响很大,成王命周公调大军东征,“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才得以平叛。
而此次叛乱的主角,武庚被杀,管叔自杀,蔡叔被俘,奄国被灭,并将其国君迁到蒲姑(现在的山东青州附近)。
平叛“三监之乱”之后,周成王开始继承武王的遗愿,在“有夏之居”的“土中”建立新的都城,用以管理东方广大的领土。
早在武王克殷时,周武王就有在伊水、洛水流域营造新都的想法,并派人在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周围进行测量规划。
周成王亲政后,开始实施营造新都雒邑的计划。
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日,周成王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以北)祭拜武王庙,然后步行至丰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沣河以西)祭拜文王庙,随后派召公奭到雒邑周围进行测量,反复勘察地形。
又命周公旦进行占卜,得到卦象大吉。最后成功营建雒邑,将九鼎放置在那里。周成王将商朝遗民迁往雒邑,又命周公旦写《多士》训诫遗民
成王首先派太保召公到洛邑察看地形,具体规划建都的地址。
召公在途中走了半个月,三月初五到达洛邑。
初七日,召公指使殷民在洛水北岸规度城郭、宫室、郊庙、朝市的位置,到十一日规划完成。
第二天,周公到达洛邑,全面视察了新邑,并且进行了占卜,在涧水东、瀍水西之间和瀍水东的洛水之滨营建新邑,皆卜兆大吉。
于是周公便把营建洛邑的地图和卜兆呈送给成王,得到成王的赞许批准后,于十四、十五日,杀牛、羊、猪等牺牲,在新邑立庙祭地。
又过了七天,周公向各诸侯国民和殷民颁布命令,之后命令殷民开始大举动工,经过八九个月的兴建,年底成周城便告建成。
不久,周成王来到洛邑,召公令各方诸侯前来朝贺,并向周公、成王奉献玉璋、大弓等礼品。
召公向成王献词,并告诫成王要不负上天重托,不废先王之功业,成王虽然年幼,但为国之元首,希望能和洽民众。
如今成王迁宅于土中(洛邑),亲理朝政,更应该持重,敬重德行,躬行德教。
召公说:“上天将根据帝王的德行赐智慧,赐吉凶,赐享国期限。我王初据新都,更应崇尚美德,祈求上天赐予永久的治理天下的使命。
今我率众邦君长,入朝进贺,并非慰劳君王,只是供奉礼品,献祭于上天,使王位世代相传,永无止期。”
周成王对召公说:“我还年轻,需要您的辅佐。
希望公发扬伟大光显的功德,使我继承文王、武王的事业,奉答上帝的教诲,使四方百姓和悦,定都在洛师,隆重举行大礼,办理好盛大的祭祀,都有条不紊。
公的功德光照天地,勤劳施于四方,普遍推行美好的政事,虽遭横逆的事而不迷乱。
文武百官努力实行您的教化,我这年轻人就早夜慎重进行祭祀好了。”
五年四月,周成王在京宫大室对武王进行了丰福之祭,并对宗族小子何进行训诰说道:“何的先父公氏追随文王,文王受上天大命统治天下。
武王灭商后就告祭于天,将以洛邑作为天下的中心,统治民众。
你们这些后辈要记住祖先的荫福。”随后周成王赏赐何贝三十朋。
成王七年二月,周成王遣太保召公先前往之洛邑相土,三月又遣周公到成周占卜吉日迁宅。
在洛邑举行祭祀大典时,周公说:“新都洛邑已成,它将是您始作万民明君之地。
在那里,你将首次奉行隆重礼仪,在洛邑举行祭祀大典,这一切都已经有条不紊地进行了安排。”
成王说:“你勤勉辅佐我这个年轻人,指示我弘扬文王、武王之功业,奉答天命,和抚万民,居于洛邑,举行大典。您的教导,我无不顺从。”
朝贺已毕,成王率满朝公卿、众邦君长在洛邑举行冬祭,时在周公摄政七年十二月十二日。
次年正月初一,成王亲政,以朝享之礼献祭于文王、武王之庙,禀告嗣位大事。
在文王庙、武王庙各献一头赤色牛。成王入太庙,献酒于先王之灵。至此,成王完成迁都和亲政大礼。
成王迁宅之说,在文献、考古均也得到证实。20世纪60年代,在陕西出土的“何尊铭文”,对成王迁宅洛邑有明确记载,其“迁宅于成周”、“宅兹中国,自之乂民”语,记载了成王迁宅于成周(洛邑)的历史。
古人称洛阳为中国,意为天下之中,周王朝在这里建立新都,有利于对民众的统治。
成王亲政后,周成王亲政后,有人在背后说周公旦的坏话,导致周公旦逃亡到楚国。
成王打开秘府,发现周公旦当年的祈祷册文,感动得泪流满面,于是迎回周公旦。
周公旦回国后,害怕周成王骄奢淫逸,便写了《无逸》劝谏成王。
是告诫成王不要过分追求享受,无节制地游乐、嬉戏、酗酒、田猎,于国于身均不利。
周成王七年,周王朝苦心营建的洛邑宣告竣工,随即就以“四方入贡道里均”为由,决定以洛邑为新都,
史称“新邑”,颁布《召诰》、《洛诰》,并为此举行盛大的诸侯集会。
这是周成王即位以后第一次会盟诸侯,在周朝的历史上也是第一次,各方诸侯以其方物进献王室。
这场检阅诸侯的盛会规模盛大。成周朝会诸侯,坛上挂着红帐子,用黑羽毛作装饰。
天子成王面朝南方,冠冕上没有垂珠,朝服八彩色,腰间插着大圭。
唐叔、郇叔在左,周公、太公望在右,都有冠冕,也没有垂珠,朝服七彩色,都腰插笏板,依傍天子站在坛上。
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颁度量,天下大服。周公在摄政的第七年,成王年长能亲政,于是周公还政于成王,北面就臣之位。
。早在武王克殷时,周武王就有在伊水、洛水流域营造新都的想法,并派人在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周围进行测量规划。周成王亲政后,开始实施营造新都雒邑的计划。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日,周成王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斗门街道以北)祭拜武王庙,然后步行至丰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沣河以西)祭拜文王庙,随后派召公奭到雒邑周围进行测量,反复勘察地形。又命周公旦进行占卜,得到卦象大吉。最后成功营建雒邑,将九鼎放置在那里。周成王将商朝遗民迁往雒邑,又命周公旦写《多士》训诫遗民
成王以周公治理天下有功,将周公分封到曲阜,地方圆七百里,革车千乘。并命后世鲁公可以天子礼仪祭祀周公。制礼作乐
周成王命周公旦重新制定礼仪,谱制雅乐。据《仪礼》记载,周初的礼共有十七项。《周礼·春官·大宗伯》则将《仪礼》记载的十七项礼总结为五项: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和嘉礼。乐本是古人将“颂神娱神”的愿望以舞和乐的形式“送达天听”的手段。经过周公旦的谱制,乐便成为人们在宗庙之中、族长乡里之间、父子长幼闺门之内等社交场合沟通情感的基本方式。礼和乐的相辅相成最终形成了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又以乐来共融礼。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不同阶层使用不同的舞队人数,最终形成了等级制度。而乐则用来化解因为礼的等级化、秩序化引起的对立感和心理矛盾。礼乐制度同封建制度、宗法制度一起,构成了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
分封诸侯
周成王统治期间延续了周武王的分封制度,据《荀子·儒效篇》记载:周成王时期封国七十一,姬姓国占五十三个。以下是周成王时期分封的比较著名的诸侯国:
宋国
平定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遗民,周成王封投降周朝的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于宋(今河南省商丘市),建立宋国,以延续商朝的祭祀。微子启仁义贤能,商朝的遗民十分拥戴他。
卫国
平定三监之乱后,为彻底消除商朝残余势力对周朝的隐患,周成王封周武王之弟康叔于朝歌,建立卫国。
周公旦担心卫康叔年轻不能治理国家,便写了《康诰》、《酒诰》、《梓材》,劝谏卫康叔不要沉溺于酒色。康叔用这些准则治理封国,国家安定和睦,人民非常高兴。
鲁国
早在牧野之战胜利后,周武王便封其弟周公旦于曲阜(今山东省曲阜市),建立鲁国。周公旦因辅佐周武王、周成王,没有去自己的封国。
周成王平定淮夷和奄国后,封周公旦长子伯禽于奄国旧地。[22]伯禽到任后,率军讨伐徐戎和淮夷的叛乱,保证了西周东部边疆的安全。
晋国
周成王继位时,唐国发生内乱,周公旦灭唐国。成王年幼时与叔虞玩耍,将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形送给叔虞,说:“用这个当作你的封地。”史佚因此请求成王册封叔虞为诸侯。成王说:“我只是开玩笑罢了。”史佚说:“天子无戏言,你说了就要履行。”于是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国旧地(今山西省翼城县),这就是成语“桐叶封弟”的典故。唐叔虞死后,其子晋侯燮继位,改国名为晋。
楚国
周成王时期嘉奖周文王、周武王时期的功臣。因鬻熊服侍周文王有功,周成王封鬻熊的曾孙熊绎于丹阳(今河南省淅川县丹江蔡国
蔡叔度因参与三监之乱,失败后被囚于郭邻,封国被除。蔡叔度死后,其子胡一改其父旧行,尊德向善。周公旦听说后便举荐他做鲁国的卿士,鲁国在胡的治理下政治修明、局势安定。周成王在周公旦的劝说下将胡封于蔡地(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恢复蔡国。
聃国
平定三监之乱后,因周武王之弟冉季载品行美善,周成王便封冉季载于厓(今河南省阜阳市),建立聃国。周公旦还举荐冉季载为司空,辅佐周成王。
去世
周成王去世前,担心太子钊不能胜任国事,就命召公奭、毕公高率领诸侯辅佐太子登基。周成王逝世后,召公奭、毕公高率领诸侯,带着太子钊去拜祭先王的宗庙,用周文王、武王开创基业的艰难反复告诫太子,让他力行节俭,戒除贪欲,专心治理国家。太子钊于是继位,为周康王。
公元前1083年,周成王驾崩,享年50岁,葬于毕原。
周成王与其子周康王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百姓和睦、“刑错四十余年不用”,被誉为成康之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