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叔虞姬虞,西周时期晋始祖,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同母弟。周成王幼年即位后,皇父周公旦摄政。周成王八年,周朝诸侯国唐国发生叛乱,威胁周王室在河东地区的统治,周公旦率军平息唐国叛乱,并于周成王十年,将原唐地分封给弟弟叔虞 ,叔虞于是成为唐国国君,因此故称唐叔虞。当时,由于唐国地处夏人故墟,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加上叛乱刚刚平息,局势动荡不定,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叔虞受封治唐后,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用夏朝对戎狄方式治理戎狄的地方。推行政策一年后,不仅解决了部落直接的矛盾,还使得农业、牧业都得到显著发展,政绩斐然可观。
晋侯燮姬燮,周武王之孙,唐叔虞之子,晋国第二任国君,在位时间不详。唐叔虞死后,晋侯燮继任君位。晋侯燮继位后,迁都到晋水旁,并将国号“唐”改为“晋”,此国号一直沿用六百余年,直到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赵烈侯赵籍、韩景侯韩虔、魏文侯魏斯为诸侯,晋国才被取而代之。
晋武侯姬宁族,晋侯燮之子,晋国的第三任国君,在位时间不详。事迹没有过多记载。
晋成侯姬服人,晋武侯之子,晋国的第四任统治者,在位时间不详。事迹没有过多记载。
晋厉侯姬福,晋成侯之子,晋国的第五任君主,在位时间不详。
晋靖侯姬宜臼,晋厉侯之子,晋国第六任君主,在位十八年。晋靖侯十七年,周厉王残暴不仁,周人将他赶出镐京,让周公和召公共同当国,史称“共和”。晋靖侯于次年去世。
晋僖侯又称晋釐侯,姬司徒,晋靖侯姬宜臼之子,晋国的第七任国君,在位十八年。因晋僖侯名司徒,有避讳之说,便废除了当时的司徒官职(三公,类似副总理职务),到晋文公时期称中军。
![](https://img.haomeiwen.com/i3300948/15ac9032d5b60078.png)
晋献侯姬籍,晋僖侯之子,晋国第八位君主,在位十一年。有说周王三十三年,晋献侯受周王指示,东征今山东的夙夷,大获全胜并取得二邑后,晋献侯受周王封赏,晋献侯为报答和颂扬天子的恩德,铸造了两套共十六枚编钟,把天子的恩宠记载在钟上。但时间上不对,晋献侯在位时的周王为周宣王姬静。献侯在位十一年,死时是周宣王十六年,以上说的“周王三十三”时,应该不是晋献侯事迹。而周宣王三十三年,是晋穆侯在位的时期,为晋穆侯十七年。
晋穆侯姬费王,晋献侯之子,晋国第九任君主,在位二十七年。晋穆侯四年,晋穆侯迎娶齐国的宗室女子姜氏为夫人,史称齐姜。晋穆侯七年,正在齐姜怀有身孕时,晋穆侯接到周宣王的命令,让他率军随王讨伐条戎,没想到晋军却惨败而归。晋穆侯深以此战为耻,适逢此时齐姜生下他们的第一个儿子,晋穆侯便为他取名为“仇”,并立其为太子,以示不忘条戎之耻。晋穆侯十年,晋穆侯率军讨伐北戎,并一战击败北戎,大获全胜。此时齐姜生下第二个儿子,于是晋穆侯便为他起名为“成师”。晋国大夫师服预言说,因晋穆侯给长子和次子取名正好相反,晋国肯定要出乱子,结果正如大夫师服预言所说,晋国发生了长达数十年的内乱。晋穆侯去世后,其弟帝殇叔自立为君,史称晋殇叔。太子姬仇出国逃亡。
晋殇叔姬殇,晋献侯之子,晋穆侯之弟,晋国第十任君主,在位四年。晋殇叔因多次协助哥哥晋穆侯征战四方,掌握了晋国巨大的权力。在晋穆侯死后,晋殇叔以兄终弟及的方式成第一次打破晋国嫡长子继承制度,成了晋国的统治者。晋穆侯嫡长子姬仇,未能继承君主之位,出奔他国避难。在晋殇叔四年,姬仇率领其追随者成功袭杀殇叔,自立为晋君,是为晋文侯。虽然这次的内乱并未给晋国带来震撼,但却对晋国后来长达六十七年的内战埋下了的炸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