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汉胡融会、中外交通发达基础上的隋唐文明,规制宏伟、气氛宽松、创造力活跃,达到古典文明的全盛佳境。
2.如果说,汉长安追求的主要是宏大的规模,那么,隋唐长安追求的则是宏大规模与众多细部精缜布局的统一。隋唐人已经能够用建筑形式更加自如地表现伦理观念和政治思想。长安的宏丽,体现于宫殿的巍峨,也显示在帝陵的壮观。十八座唐代皇帝陵墓寝宫,分布在关中渭水的群峰丘峦中,连绵延亘二百多里,像一根淡淡的弧线镌刻在遥远的天际。
3.三教并行不悖,不仅有力促使儒、佛、道相互吸取,而且造成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人们不以一教为尊,亦不必以自己的信仰去屈从尊意志。唐代朝野确乎有一股比较自由的空气:儒学可被嘲讽,如李白狂歌--“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杜甫亦言“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对于君主,诗人可以“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倒是唐玄宗见李白要“降辇步迎”。 三教并行、加全风气开的唐代社会风气也相当开放。读唐人笔记,可见大量自择婚配、乘间欢合的记载。离婚改嫁、夫死改嫁亦习以为常,婚外私通也屡见,可见这一时期的思想制约较为松弛。宽松的文化氛围,使得文化人能把他们心灵的感受自由阐发,或转化为艺术形象,从而赋予唐文化率真而又放达的气质。
4.韩愈发起的“古文运动”,不仅意在文体变革,而且以先秦两汉古文为法,以儒家经典为依归,“志乎古道”,力斥佛老,复兴上起尧舜禹汤,中经文武周公,直至孔孟的一以贯之的“道统”。
5.如果用辩证法“正一反一合”三段式考察宋以前的中国思想史,汉末以前的儒家思想是“正”,魏晋玄学和隋唐佛学是“反”,宋代新儒学(理学)是“合”,而韩愈及其发起的古文运动则是“合”的开启者。诚如现代陈寅恪所说:“退之者,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之人物也。”
隋唐是中国史学的重要发展阶段,官修史书制度确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