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好早餐,想用木铲将锅底的锅巴刮去,没想到锅巴粘在锅底是那么硬,怎么也刮不动,我对自己说,先用水泡一泡吧。饭后我想起了饭前未刷完的锅,此时的底部,锅巴已泛白,用木铲轻轻一推,锅巴便轻易就脱落,与之前的干燥生硬判若两样。本来厚厚的一层锅底儿,因了水的浸润,只是一顿早餐的功夫,再坚硬的锅巴也会变得柔软……于是明白为什么人们说 “事缓则圆”。
“老师老师,我的水笔写不出字了,您能帮我修一修吗?”小姑娘拿着水笔来到跟前向我“求救”。“试试吧!”接过水笔,我拧开笔管抽出笔芯,在纸上怎么也划不出字迹。定睛一看,笔头与笔管内墨水的连接处有一小段空白,墨水与笔尖似为一体实际却断了连接。我并没有修笔的经验,很快那支划不出字迹的水笔便被搁在一旁。小姑娘先借一支笔用着,而我则继续批改着作业……十来分钟后再次看到那支笔芯,我随手拿起在纸上一划,没成想却划出清晰墨痕:天,它居然可以写字了! 原来,在我们各自专注的安静里,平躺的笔芯里墨汁竟缓缓渗至笔尖,打通关节……于是晓得什么是水到渠成。
食神争霸赛上,屈浩大师在点评完参赛菜品后随口道出红烧肉的秘诀:“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另一点评人随机接上:“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不仅让人怀念起苏东坡。一慢一少火候足,一碗肉香绕千年。文火慢炖的当儿,引发了词人无穷的遐思,于是有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豪情……于是领悟天人合一的达观。
倪萍说,日子是熬一碗腊八粥。只有时间才能给一切事物还原本色、伸展本味的空间,五谷纯香在火苗蒸启下才得以尽情释放,味蕾得以被全面唤醒,粥的香在舌尖跳舞,粥的美沁人心脾。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儿像五谷杂粮般地汇聚一锅,被倪萍这位大厨熬出了香味,熬出了滋味,熬出了人生百味……于是读出有一种美叫等待耐心幽雅从容。
等待是沉静的姿态,它以爱和勇气为养分,体现着大道至简的智慧。生命的成长需要这种姿态的呵护,需要这些养分的滋养。这不正是教育的智慧吗?等待孩子把话说完,给予孩子在迷雾中穿行的时间,允许孩子有磕磕绊绊,不被暂时的落后迷惑了双眼,即便看不到终点依然能够以爱相伴。不在春风里沉醉,不于秋雨中凌乱,相信经过严冬的等待,生命定会成长出春花的美好。
愿意等你慢慢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