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老杨借着参加2017“扶贫路上‘同仁看铜仁’融媒体行”活动的机会,来到贵州铜仁。
两天时间内,老杨先后前往碧江区百花渡景区、思南县塘头镇青杠坝村、邵家桥鱼溪沟村以及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峨岭街道川岩村等地,实地考察了解了铜仁在脱贫攻坚中涌现出来的新经验、新成效和先进人物。
实际上,今年以来,围绕扶贫攻坚这个主题,老杨先后考察过很多地方,包括河南光山、卢氏、山东淄博等地,也分别从网络扶贫、金融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角度,对这些地方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这一次的铜仁行,也不例外,而且同样收获不小。
杨建国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谈铜仁模式
老杨在总结脱贫攻坚的时间节点时,做过两个判断:2016年,可以说是脱贫攻坚的顶层设计年;2017年,则可以说是脱贫攻坚的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年。
进入2017年,脱贫攻坚在制度保障和目标确定后,开始进入大力度实践、尝试阶段,在保证脱贫任务的基础上,各地还肩负着试验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的任务,在实践中,力争能探索出一整套能够在全国或者区域复制推广的实践模式。
从这个角度出发,在脱贫攻坚方面,铜仁可谓在农村综合改革方面,探索出了一条脱贫攻坚新路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1
|背景|
铜仁模式
▼
先来谈谈铜仁模式的背景。
当前,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国际竞争形势、资源生态状况、宏观经济背景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对农业农村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由农村发展“分有余而统不足”问题导致的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农民增收动力衰减、资源环境严重透支等问题已经制约了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瞄准这些结构性、体制性问题,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加快农村供给侧改革步伐,推动农业农村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动力接续,开辟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境界是我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
而铜仁模式,正是为了应对和破解结构性、体制性问题而做出的探索和尝试,而且在实践中,也确确实实取得不了不俗的成绩:
通过积极探索“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铜仁汇聚组织、市场、社会三种力量,促进资源、资产、资金、政策、市场、人才、企业等各类要素在农村深度融合,有效破解千家万户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难题,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杨建国接受人民网采访谈铜仁模式
2
|精髓|
铜仁模式
▼
接下来,谈谈“铜仁模式”的精髓在什么地方。
首先,有思路转变。
在青杠坝村考察的时候,当地在脱贫攻坚中的思想转变,我认为,很具有代表性。
很长时间以来,青杠坝一直处在“生活靠种田,收入靠打工”的误区,农民增收无门,致富无路,连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而从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往产业发展路子转型,正是脱贫攻坚后续工作开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之所以说,这种转变很有代表性,就在于,老杨在多地考察过程中,碰到过不少类似的情况。在农村发展环境和生态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过去传统种植模式,会越来越缺乏市场竞争力和长久活力。
当然,这种思路转变,不能至上而下硬性推广,更多地要靠类似冷朝刚这样的基层干部的耐心的交流沟通,以及实践中不断地尝试学习。
其次,有精准定位。
精准扶贫首先要做到精准识贫,而所谓识贫,也包括更细致精准的定位。
这方面,铜仁模式也有创新,通过细分“六型”农民,找准脱贫攻坚精准关键点。
在印江县考察时,当地对对全县贫困人口细分为农业场主型、产业工人型、商业贸易型、合作发展型、专业技能型、政策帮扶型“六型”农民,并按照“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原则,引导贫困户对号入座,精准施策,实现精准脱贫。
而这种创新的经验就在于,通过对致贫原因的深入分析,将贫困人口合理分化,科学分化出“六型”农民,只有更好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才能更好地助力精准组织扶贫力量,抓实精准扶贫。
第三,有制度创新。
此次铜仁行,最大的亮点,就在于脱贫攻坚制度上的一系列创新,包括创新包括,建立股权合作机制、资金整合机制、经营主体培育机制,以及产权交易机制、风险防控机制在内,一整套系统完善的创新机制。
尤其是在推动扶贫资金变股金方面,铜仁推动存量资产折资入股,将财政、社会投入农村形成的存量资产,折股量化为村集体股金,集中入股到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让贫困群众切切实实分享改革红利。
铜仁市在改革实践中通过“三社”融合发展,建立健全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服务机制,打通了农村“三变”改革中梗阻,为农村综合改革顺利推进提供了范本。
第四,有平台支撑。
农村改革点多、面广,牵一发而动全身,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三农问题是我国改革进程中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必须有效团结各个方面力量,画好最大“同心圆”,减少改革阻力。
对此,铜仁给出的答案是,以平台为支撑。
具体实践中,铜仁在“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实践,强化组织引领、凝聚市场力量、汇聚社会合力,搭建了平台,实现了资源、资金、市场、政策、人才、企业等要素在农村的深度整合、有效聚集、融合发力,为破解三变改革实践中遇到的搭建要素变现平台、规避市场风险、改革合力不足等问题,给出了具体解决办法,具有可复制可借鉴意义。
总之,脱贫攻坚的“铜仁模式”,通过“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整合发展要素,探索了产业发展、园区建设与生态旅游的有机融合,探索了脱贫攻坚新路径,守住了绿水青山,挣到了金山银山,实现百姓富与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杨建国,《老杨会客厅》创始人、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环球网特邀评论员、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封片区、开封、许昌、信阳等多地产业、招商顾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