妹妹给我拿来一本书,倪萍写的《姥姥语录》。
我随手翻开看了几页前言部分,妹妹说:“看这么多了,还没哭呢?”
“没呢,我得静下心来看,才能看进去,现在是初读,等精读的时候再哭。”
“我可不行,就这一句‘姥姥,我想你了‘,我就搂不住了,还等精读?”妹妹发表着她的读后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毕竟,读同一本书,每个人的感受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触动内心的那个点也不一样。
吃过晚饭后,我重新又拿起这本书,坐在桌旁,静静的品读。
一口气看了整本书的一半,虽然没有妹妹说的那么夸张,但是部分情节也确实让我湿了眼眶。
整部作品没有华丽的语言,连四字词语都少见,就感觉像是倪萍面对面在给你讲姥姥的故事,像拉家常。
我总是想从写作技巧的角度去欣赏整部作品,想从中得到些启发,可总是在我来不及思考的时候,就已经不知不觉翻篇了。
我和妹妹都是八零后,我们都是在农村长大,我们都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倪萍对姥姥的感情就像我们对父母的感情是一样的,所以我们都能感同身受。
我们喜欢回忆小时候,因为小时候我们的全世界就是这个村,陪伴我们长大的亲人就是我们的全部,所以我们对他们总是念念不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