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爸的家乡,潮州。
这几年疫情,近80岁的公公婆婆,目测出我们在深圳赚钱变难,就不管我们如何挽留,还是坚决回了潮州。
父母对儿孙的一颗心,天地可鉴。
他们回去之后,并没有闲下来,在屋前的溪边,池塘边,果园里,开荒了10多块菜地,种着青菜、豆、红薯、芋头……
这些除了他们自己吃,还做成咸菜、冬菜、菜干,然后用瓶子装好密封;至于黑豆、黄豆、花生,就晒干打包好。
潮州距离深圳,有着400多公里的路程,老人只能等年节时,我们回去,他们就将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的。
不单如此,老人为了不用我们负担,还将10年前送给叔叔的茶园,要回了其中一个离家近的,然后两个老人,就同心协力地打理起一个小茶园。
虽然一个小茶园赚钱不多,可是让他们在农村里过活还是够的。
为了打理这个茶园,公婆怕自己年纪大,万一在路上,或者在茶园里,发生了一个好歹时。
于是,他们都结伴同行,不论是到茶园除草、下肥,或者摘茶青,他们都一起。
为了生活,为了儿孙,公公婆婆的一生,可能是劳动到生命不能动为止,这既让我们心酸,又敬佩。
到今年,婆婆79岁,公公80岁,不过他们不论说话,还是做事,还是很硬气的,他们思维清晰,而且有决断。
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和睦,离不开两个老人的智慧。
婆婆生了5个孩子,可养活的只有3个,大的是女儿,小的是两个儿子。
女儿,嫁在潮州的镇上。
至于两个儿子,小的体弱,性格也弱,文化只有高中,当初就在公公婆婆的要求下,大儿子照顾小儿子。
于是,他们就兄弟搭档,一起在深圳做生意。
就这样,兄弟俩合作了20年。
不过,直到到现在,兄弟俩的两个家庭,依然和睦。
其实,我怨过老人,甚至为了甩掉这个包袱,想过离婚,可最终还是十八般滋味都呛下,熬了过来。
当初公公婆婆的决定,或许不够合情理,但是后来,他们处理得很好。
前年国庆时,我们回潮州,离开时孩子爸拿了3000块钱给公婆。
然而他们俩死活都不收,还硬气地说:“钱,我们有。今后,你们要给,就兄弟俩一起给,不然我不收你们任何一个人的钱。”
他们这份硬气,我很敬佩,同时使得我甘愿为他们付出。
遇到公公婆婆不收时,我就主动将钱发给叔叔,让他转交给公公婆婆,而不介意小叔子给与不给。
其实,公公婆婆的这一份公平,只是担心两个媳妇,各自心里的不舒服,才坚决要求做到公平。
我理解这里的苦心,可当公公婆婆想做到公平时,我反倒放弃了要求公平。
我不大方,也不富裕。
可我愿意放弃责任的公平,多出一点钱,多出一份力,让他们过好一点。
因为他们值得,所以我甘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