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翻译】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吗?”冉有回答说:“不能。”孔子说:“唉!难道说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吗?”
【有感】人在做天在看,如果你相信泰山有神,你觉得泰山能接受你吗?季氏去祭祀泰山,不是真要祭祀,而是做出来给别人看。这里就是出发点不一样,所以才有不同的意见,才会有矛盾。
佛前祷告,看来都是无稽之谈!我们在佛前上香,是一种信仰,而不是有所求!
【原文】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翻译】孔子说:“君子没有什么可与别人争的事情。如果有,一定是比射箭了。比赛时,相互作揖谦让后上场。射完后,登堂喝酒。这是一种君子之争。”
【有感】君子无所争。不是君子不争,如果到了该争的时候,也要遵照规则去争!但是小人之争就不一样了,小人之争是不择手段的!
【原文】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③'。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翻译】子夏问道:“‘轻盈的笑脸多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媚呀,好像在洁白的质地上画着美丽的图案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在上面画画。”子夏说:“这么说礼仪是在有了仁德之心之后才产生的了?”孔子说:“能够发挥我的思想的是卜商啊!可以开始和你谈论《诗经》了。”
【有感】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是只有解决了温饱问题,才能去想如何提高精神境界。万丈高楼平地起,我们要打好地基,才能有高楼。
【原文】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翻译】孔子说:“夏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明;殷代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明。这是杞、宋两国的历史资料和知礼人才不足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历史资料和懂礼的人才,我就可以验证这两代的礼了。”
【有感】这个真的不知道在说什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也许这就是孔子谦虚,严谨的一面吧!不知为不知,不懂就是不懂,不能装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