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盛夏的蝉声,在午后的骄阳下,穿过炎热的空气,四处流荡。仿佛是夏日的箴言,时时在你我的耳边提醒着什么。即使此刻坐在温度舒适如春秋两季的空调房内,阵阵起落的蝉声,也会告诉你今夕是何"季"。
蝉声因为单调而寂寥,又因寂寥又显得枯燥。没办法,这是盛夏的主旋律,符合这个季节的性格,暗合这个季节的气质。
盛夏太过热情,热情得让人窒息。透过窗玻璃可以看见水泥路面反射着白花花的阳光,不由得想起网上传出的那段视频,有人当场实验, 打开一个生鸡蛋,倒在炎阳下的路面上,透明的蛋清迅速凝固成太阳蛋,雪白的蛋白中间一坨桔红,煞是好看。我不知道这个视频的可信度有多少,也没有想过实地去实验一次,只是抱着围观的心理看看热闹。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视频也并非全然唬人。盛夏里的柏油路面,确实滚烫灼人,有不少个中午,我穿着裙子行走在水泥马路上,地面上的炙热像烤盘一样,几乎将我裸露的小腿烤得半熟,这时候的地面热度,确实不比头顶的太阳仁慈多少。
盛夏阳光的毒辣无情,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家住农村的我们,家里都种了不少土地,父母忙不过来的时候,少不了指手点脚支使我们做些什么。特别是在暑假里,薅草、摘豆,翻薯藤,这些对孩子来说力所能及的农活儿,即使父母不说,我们也是会分担一些的。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里,太阳在背上燃烧,热浪从地面向上蒸腾,直扑向头面的感觉,每每令人窒息。每当这个时候,父母都会强调做农民的不易,于是一场田地劳动就变成了"寓教寓劳"的露天教室。贪玩的孩子们,对这堂课的记忆总是短暂的,就像淋了一场雨,淋完很快就忘了。
每回从田里干完活,顶着中午的太阳回家去,远远地望见村子绿树围合,黛色如烟,恍若一团凝固了的凉爽之气。身体和精神终将得到解脱的释然感油然而生,对进入那片绿荫的迫切感,催促着我脚步匆匆,恨不得一步跨进去,让自己融进那团凉爽的烟雾。但是,那时感受到最多的热,只在头顶,不在脚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坚实的黄土地,本来就不会像柏油马路温度高。
小时候住的是瓦房,虽然也有聒噪的蝉声四起,但印象中不似现在的楼房这么闷热,虽然也有室外的骄阳如火,但树荫笼罩的屋顶下,有一种上有阴蔽下接地气的天然凉意。还有,那色泽金黄的薄薄的经纬分明的芦苇席,在长辈大手中慢悠悠摇晃的饱满的心型蒲扇,外婆用自己的语言讲的神话故事哄我悠然入梦……那些朦胧的回忆,现在想起来,竟有一种清静凉爽的感觉,像从南窗吹进的清风,从那个质朴的年代一路吹进我的心头,令人回味悠长,又让人心中泛起再也回不去的淡淡忧伤。
有人说,人到中年是生命的分水岭。前半截我们一直展望未来,在物质的世界里拼搏追求;后半段就开始频频回望,感叹岁月易逝,人情冷暖,总想抓住儿时的那份纯粹与真挚,以慰余生。
当人从纷繁多姿的现实生活中,拨开一条路,开始回望往事,总想要用那些散乱不成章的稚嫩与朴素,冲淡生活中的艰辛与沉重,想要让自己的生命在岁月的沉淀中恢复澄明。
生命在冥冥之中总是遵循着一种法则,从青涩到成熟,从走远到回望,从率真到圆融……有一天,当我们不会在回望中遗憾,不会在预想中恐惧,我们的生命才真正达到圆融。
有一首网络诗,恰好和此时心境,"夏日阳光照万物,生命蓬勃展绿茵。四时更替节有序,人生起伏莫强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