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简心中的欲望,学会舍弃和放下与目标无关的东西。
欲望是“十字路口”,行动是“单一通道”。
如果不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往往会被自己追求简单、轻松、愉快的本能欲望所驾驶,不知道将自己带到那个地方去。
我现试着将“改变”作为自己常常关注的要领点(方向)。
集中精力和珍惜时间,从“改变”的纬度考察自己的日常行为:在变好?还是变坏?或者原地?
这里的考察自己,就是努力保持感受:“变好”时我是什么感受?或者没改变时我的大脑在想些什么?
保持对自己“改变”行为的觉察,特别是“改变”时大脑感受的觉察,才能找到坚持不断的“变好”的钥匙。
最近读的清脑公众号,读到了《认知驱动:做一个真正的长期主义者》!
文中关于认知驱动“三板斧”的解读,正是黄金思维圈的三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具体而生动演绎。为自己的坚持“改变”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方法论!
同时,在我看来更是利用“三重大脑理论”来驱动个人的长期持续“改变”的钥匙:
1.理智脑开动,看清机制:是什么?
其实就是我们时时追问的“是什么”或者“这个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探寻问题(事情)里面的原理和机制,正是人类理智脑的长项。也正是这种对问题(事情)原理的探索,让行动的方法得以显现。
当我们通过原理机制彻底看清做一件事的好处时,便会觉得不去做就是一种损失。
方法论在手,行动的难度骤降,长期的坚持成为可能。
我们党也叫作“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
2.本能脑驱动,找到意义:为什么?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其实是对人类个体利益层次的解读,而追求个体的满足是本能脑的职责。
所以当我们通过主动的视角改变,找到做成一件事或解决一个问题的重要价值。
当你看到做一件事的重要价值,你才会才是强烈的需要感,这种需要被满足的过程就是本能脑发生作用的过程。坚持下去就变成吃饭喝水一样的生理本能需求。(你知道的吃饭喝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那么容易坚持做到的)
人为什么会坚持做一件事?人通常都只会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找到意义就是找到你认为“对”的理由,或者叫被你需求的力量。
3.情绪脑加持,感到好处:怎么做?
怎么做的问题?就是不断满足情绪脑,体会持续“改变”带来的快乐,让坚持做变成坚持享受。
想想你玩过的游戏、追过的影视剧、刷过的狗血网络小说,哪一样不是用不断的脑快感在吸引你坚持下去。
怎么做?就变成了怎么在坚持一件事时,细心感受做它的好处?(其实就是学会变换视角)当快感袭来,坚持做下去也就不再是问题。
“道理”都是空头支票,“改变”才是真金白银。
哪怕是微末的改变,只要坚持,“复利效应”也会让它如高山般让人仰望。
只要有所变好,一切舍弃和放下都将是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