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蓉子
刚到公司上班,有天同事突然文我:我开始都以为你是外地的呢。
仔细想想难怪她们会这样说。
从13年开始,我生活的80%以上的时间都说普通话,其他的20%是跟他们讲话时他们回应我的是重庆话,出于礼貌下一句我立即切换到本地话。
记得第一次大量的讲普通话是和几个外地的朋友聊天,时不时的冒出些重庆的字眼,还有时为了表达得更准确点小一会找不到词。他们还夸我普通话讲的阔以,我微笑的脸上有了些羞涩,我知道那是别人会来事。
从那时起我决定要好好练习。
一个人拿上行李去旅游是个不错的练习方式。当到了外地需要咨询什么或是跟一起通行的人交流时,偶尔会有一些地域的用词习惯或是读音不准(那句经典的“灰机灰过去了”),心里默默记下,这方面我需要改改,并且坚持。
女儿出生的时候,我和孩子爸都还保持着普通话的习惯。孩子也深深的被我们影响,两岁后女儿回江苏和老人呆几个月。虽说两地语言差别大,女儿却一直说着普通话。这样后面上幼儿园都得讲普通话,挺好,还能听懂重庆和江苏话,交流时照用普通话。
有了点小小的成就,不过最重要是:我讲了二十几年重庆话,再怎么讲也不会有多大的提升,而普通话还可以改进一些地域性的发音和词。
人都是一旦有了某个习惯,便不愿再去做改变和思考。而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里,突破自己才能去创新,才能有自己的IP。
于是,一个念头闪过:如果可以,过两年我们换一座城市生活,讲着一个比较不容易学会的语言,或是为了孩子更好的体验我们一家人一起讲英语。
改变从身边可以做的细节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