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元宵、汤圆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关于月亮看语文一级12课,“月”的字源介绍
1、元宵节,有一传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定诸吕之乱"而设。关于刘邦的皇后吕雉,听《秦汉三国》第2课。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2、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关于汉武帝听《秦汉三国》12-16课。
3、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也就形成了元宵赏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关于佛教,听世界历史第四课,神秘的古印度。
3、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 传统习俗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4、关于元宵节猜灯谜。猜谜语中的一种方法就是字谜,语文一级课中有大量的字源,6-17课,分别介绍了日、月、云、山、水、土、田、禾、火等为偏旁的字。以及有这些字拓展出来大量的知识。22课,诗迷中也有介绍。
5、元宵佳节,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正月十五北方人吃元宵。南方叫“汤圆”。宋代,民间即流行这种新奇食品。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改称汤圆,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6、元宵"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
5、 元宵,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才吸收水份变糊
汤圆 做法完全不同,类似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汤团馅含水量比元宵多,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
包汤团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用筷子(或薄竹片状的工具)挑一团馅放在糯米片上,再用双手边转边收口做成汤团。做得好的汤团表面光滑发亮
6、吃汤圆切记缓慢、小口,避免汤圆哽住喉头或气管。由于汤圆含高量"糖分",加上芝麻、鲜肉、花生含"高油脂"及"高热量",并且不好消化,一定要少量食用,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