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作者: 月影相随 | 来源:发表于2018-05-17 07:38 被阅读0次

心往已久

5月11日周五,恰逢最闲的一天,与友相约去看她的老宅,那是我向往已久的老宅——广西横县马山乡翰桥村李萼楼。读书时曾去过,未曾细细游玩,所以印象早已模糊。倒是百度见过它的英姿,百度也见过它的宏伟壮观,更见它的古朴优雅。一时之间,激动不已,切切的盼望早些见到它,以致无语言表。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浅说李萼楼

李萼楼,百度上用得最多的称呼,经过好友的解说才知道,其实更正确完整的说法,应该是三昆堂。三昆堂的历史,我未得细研。在这里且不敢乱发表,只写游三昆堂的一些初浅的感受吧。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走进三昆堂

经过几十公里的路,我们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三昆堂前。忽然感觉,这里和我模糊记忆里的印象似乎不一样了。正诧异,友说:门前的台阶为了方便周边村民起新楼,已被村民改成了小坡了。啊!心痛!这是涌进入心底的第一反应。几百年的台阶,几百年的痕迹,就这么无声无息的被静静地掩埋了,可惜了。或许,这也是没办法的吧,又或许这是老祖宗对后代人的爱吧,甘愿为后代默默地付出。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不知是不是因为阴雨天的缘故,眼前的三昆堂显得别样的美,门两边的灯笼和火红的对联,在浓郁的初夏里衬得三昆堂格外静美,厚重的台阶一层层安静地往上延伸,屋旁的杂草在这里都显得特别美呢。忽而,我想起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的美和《陋室铭》里的美应该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美,再度惊艳

继续往里走,我才发现什么是小巫见大巫了。浅浅的青苔铺在廊道上,铺在石阶上,老旧的门窗上,屋檐上,石瓦上,厅堂里,到处雕花刻凤,更刻有高山流水,梅兰竹(奇怪,为什么四君子独独少了菊呢?是在哪里我还没发现吗?)。从门窗的精致可以看得出工匠的技艺精湛。但我实在难以想象主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如此考究的布置,如此精美绝伦的庄园,他该是个极极爱美之人啊!如此浩大的工程,如此尽善尽美的房屋,他该是个极极富有之人啊!满脑子里我只想到一句话:“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如今该改成:“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青砖黛瓦,一处处,一座座,在这大山里和普通的民房大不一样, 它,它们犹如宫殿,犹如别墅,甚至更甚之。因为它们可以是独门独户,独门独院,它们又可以是一整座独立的庄园,因为它们门通门,户通户,相连相通。据说,整个三昆堂各个场所有明细的分布,有马厩,有碉堡,有花园。。。。。。等等。只可惜时间有限,未得细细寻觅欣赏。但看了眼下的,听了眼下的已足以令人叹为观止,古人的智慧着实令人佩服。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游到第二座老宅,【武魁】大大的门匾映入眼帘,新的红花布盖在门匾之上,更显得它的古朴和庄严,和它那悠远的历史,在这大山里依旧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细看门匾旁边的墙上写有古诗词,字迹刚劲又不缺乏秀美。有美文自然也有美图,只是年代久远,加之门墙太高,已经看不清了,但惟妙惟俏的痕迹依然若隐若现,让人更是喜爱得不得了。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仔细看庭院里的围墙虽然旧迹斑斑,青砖却依然清晰可见,感觉历史匆匆的脚步没能让他显得苍老颓废,倒是像一件艺术品,更耐看了。青砖上面批白的地方,又是各种雕塑饰品,又是各种诗词美画。最令人惊奇的是还有满洲文!天!这是怎样的一个主人呀!似乎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人生八雅在这座古宅里都能一一寻来。由此可见主人定是个能文能武,能诗能画刚柔并存且雅致妙人呀!我想这里的从前定像刘禹锡写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从【武魁】中能想象得到他们闻鸡起舞的场景。看这的雅静之地又让你不尽想到朱子家训:“黎明即起 洒扫庭除 要内外整洁”,有井有条的主人治家的一丝不苟。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游到第三座老宅,才发现我们这是在二楼呀!通往一楼的石阶小道已被后人用石块堵住,也许是觉得老房太老,砖瓦太旧,一楼地面湿滑,怕危险,为了安全起见才堵了吧。听友说之前这里的门窗、石、瓦经常被盗,或许是庄园太大,一楼视线难以顾及,为了防止东西被盗所以才堵了吧。从二楼的走廊往下看,一楼地面上杂草丛生,地面湿润,青苔更显鲜郁,但这些都无法掩盖一楼的古朴雅致,一楼与二楼又有些区别之处,很想下去看看,希望以后有机会能一睹它的芳容吧。d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从二楼的走廊往斜对面看,你猜,我看到了什么?是中西合璧的建筑!这主人可真是奇人啊!或许你觉得不惊讶,觉得这有什么稀奇的?或许你会说,中国古宅千千万,更古朴,更别致,历史更久远的老宅大有存于世!是的,如此说来似乎也是真的,但若你仔细想想,两百多年前农村的大山里,可能人烟都是稀少的,在这里却有一座2000多平方米且中西合璧的精美大庄园,这要是放在古时候估计是省城或京城才有的吧,在古时候人烟稀少的大山农村里,有这么一座宏伟古宅实属罕见。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细看了一下中西合璧的那座古宅,每个窗户上都写着一些字母,不知道是不是标记着每个房间的名称还是用途?乍看了一下窗上的字母,起初以为是壮文,可是认真一看,不是壮文,也不是英文(嘿嘿别问我是什么知道不是壮文的,我学过六年的壮文哦),好奇怪!这是什么文字!好奇心强的我接下来一直想呀想呀!走到这里天色已渐晚,不得不离开了。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真是好奇心害死人啊,像我这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格,不探究竟明白是很难罢休的,回到家之后废寝忘食的查查查!查到网上有疑是拉丁文的,可是姐姐我不信哈,是拉丁文也要有证据给姐姐我看看呀,没有。只能自己查!终于让我查到了,这些字母不是拉丁文、不是壮文、不是英文,而是满洲文的拼音!!!别问我什么知道的,说来话长呀,但我能肯定百分百是满洲文拼音。可惜的是,我只能找到满洲文拼音转换成满洲文的途径,却无法找到把满洲文转换成汉文的途径。所以,至于上面的内容是什么,我也无从知道。而且将来也许也很难有人知道,因为清朝灭亡之后到现在,满洲文也随之消失了,据网上有文章报道,如今世界上能真正懂满洲文的已不足十人。【可是,姐姐我有一个笨方法能破译这些满洲文,那就是把带有汉文的满洲文历史文章找出来,逐一对照!我是不是很无聊?可我真想这么做呢。】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延寄

说是浅记,实为啰嗦,说是啰嗦,却也是内心感言。我的这些拙文俗字其实无法写出三昆堂的內在之美。才疏学浅,所以也只能写写表象,略略安慰内心的感慨。

↓↓↓来,还是欣赏友为我拍的美照,和我为友拍的美照吧!激动的伙伴就找时间行动吧!(不过,最好主人同意再行动哦!)

文/潘月华

图/三昆堂实景

手机拍摄/潘月华、李秋杰

2018、5、15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静美三昆堂浅记

相关文章

  • 静美三昆堂浅记

    心往已久 5月11日周五,恰逢最闲的一天,与友相约去看她的老宅,那是我向往已久的老宅——广西横县马山乡翰桥村李萼楼...

  • 浅秋静美

    秋风萧瑟满山红, 鲜果馨香点碧空。 一叶随溪秋寄语, 山河无恙不老松。

  • 七绝一首

    《记五月三日与友同游》 武侯祠内说三分,少陵堂前论诗文。 围炉浅酌酬此夜,欢声直动锦官城。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记“包子堂”与“事上练”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记“包子堂”与“事上练” (三期三组,闫石) 王小波曾经说,人一切的痛苦,本质...

  • 静美养生堂

    人生在世,谈何容易,你有你的苦,他有他的难。一个人从降世那刻起,就已经预示着你必须面对生活的百般折磨和现实的残酷无...

  • 《三堂记》

    故事大纲:以张岭为的成长为主线,记叙一个中部农村小家族的崛起发展史。背影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21世纪头二十年,记...

  • 《昆虫记》读后感

    放假期间我读了《昆⾍记》,这是法国著名的昆⾍学家法布尔写的⼀部描述昆⾍们⽣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 ...

  • 浅秋静美,淡淡生暖

    9月18日 星期二 天气晴 浅秋,南山的枫叶深情缱绻的红了,像极了绚烂的烟霞。拾阶而上,空山寂寂,雾海烟岚,微微秋...

  • 浅秋薄念,光阴静美

    秋虽已至,但夏的温度仍未退去。 空气中热浪滚滚,林叶间蝉鸣阵阵,大片的云朵高悬空中,洁白的挤不出一滴雨水。 树木依...

  • 故乡在远方

    故乡在远方 (十四行诗) 作者:胡昆彬 故乡在远方, 远方,在远方静美。 我站在太阳底下, 没有阴影,只有光明。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静美三昆堂浅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mv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