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颂

作者: NI自然醒 | 来源:发表于2016-12-23 18:54 被阅读0次

    前些日子,我的奶奶过世了。

    是因为肺结核去世的,本来都控制住了,再活几年没什么关系,可是她却偷偷跑到厕所抽烟,导致病情突然恶化,大家都说,这是阎王在催她过去,留不住的。

    中国人好像对死亡一直都是讳莫如深的,从小开始,我们接触到的课本都只有生,没有死,即便是谈及死的部分,也是各种各样的美化:去天堂了、去另一个世界了。且不说到底有没有这个地方,即便是有,也没有活人去过吧?

    死亡是很近的,而且只会变得越来越近。害怕死是毫无意义的,灵魂得到安宁的唯一方法就是放弃对未来永生的渴望。

    我最小接触死亡还是我阿姨,也就是我妈的妹妹,难产死的,依稀记得我阿姨对我非常好,小学时候我每次放学回家,她都会带着我去街上买零食,即便是我妈揍我也是她在旁边护着我,也许是因为太小了,所以对死亡基本没有什么印象,又或许是因为太伤心了,毕竟我直到现在还恨着那个让他难产的男人,还是我一个远房堂叔,为此,我从来都没给过他好脸色好看,以后也不会。

    或许是因为慢慢长大,对外界的认知慢慢成熟了,但是孩童时代最清晰的记忆却是永远忘不了的,我们是受感情影响的动物。

    这次我却能感受到这种欢快,死亡的欢快。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还是有原因的。在不参杂任何情感的前提下,我觉得死亡和诞生同样伟大,不然怎么人死了还要搭棚唱歌,哀乐也是音乐,不是吗?人在诞生的时候也不见人敲锣打鼓的,一死了倒是热闹了,各种表演,歌舞。可见,即便嘴上不说,我们还是更加看中死亡了,毕竟死者为大。

    在愚昧无知的年代,人类曾用过活祭来向天祈福,祈求上天减少灾难,为什么要用死亡来换取呢?可能是在DNA中,人类就有“生需要用死亡换取”这种本能吧。西方的各种神话故事也是靠牺牲一个超级英雄来拯救全人类,看来这个基因还是通用的。

    无论怎么说,人类对于于死亡还是很重视的,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出自于恐惧吧。我一直认为,所有宗教的发端和归宿,都是在帮人类对抗这一亘古不变的恐惧。但正如一个老美所说的,一直以来,“中国人不以宗教观念和宗教活动为生活中最重要、最迷人的部分”

    中国人关于死的哲学,还有一种叫乐天知命、顺其自然。在这方面,陶渊明是标杆。活的洒脱、死的适然,在去世的前两个月,他写下了送给自己、直面死亡的《挽歌诗》和《自祭文》,这也是他最后的文字。

    有的人年纪一大,就开始给自己挑棺材,选墓地、甚至连歌舞都事先预定下来。在之后的日子里,慢慢的面对死亡,人们分享的不是悲痛,而是幸福和满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亡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ok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