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古今奇闻趣事,传递世间真情善意。本故事为《民间故事》系列之第534期,如果您喜欢,不妨给个关注!
文/小田
话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姓李的老汉。李老汉是做药材生意的,做了半辈子买卖这积蓄倒也不少。
李老汉有三个儿子,老大和老二都已经娶妻。唯独老三还是单身一人。
倒不是老三这人眼光高,原因实际在李老汉身上。
李老汉这人打小就聪明,又懂得为人处世,这才做了半辈子药材生意,只赚没赔。
不过,自己的三个儿子智商都不高,两个儿媳妇也只是田舍妇女,相处几年下来,李老汉发觉这两个儿媳妇头脑也很简单。
“唉!三个儿子脑瓜子都不灵透,两个儿媳妇也一样,可我这半辈子攒下的家产和买卖总要有个灵透的人来继承和打理呀!眼下也只能选个聪明的老儿媳妇给帮衬着了。”
此后,李老汉可没少找人说媒,物色人品好、聪明的女孩子。
可选了好几个,皆不如他意。
后来,无意一次机会,李老汉得知村子外王屠夫的闺女翠英很聪明。
这姑娘常常给王屠夫看店。卖肉、算账都是翠英,而且村子里常常有人议论翠英机智过人的趣事儿。
李老汉一听就上心了。不过他并没有直接去提亲,而是想了个办法,来试探一下翠英的机灵劲儿。
一日,李老汉将两个儿媳妇叫到身前,说道:“大儿媳妇,我给你放3、5天假,你去娘家呆些天。记住,回来的时候你要给我带个红心点心回来。这个你能办到吗?”
大儿媳妇一听回娘家,心里这个高兴啊!想也没想就答应了。
之后,李老汉又对二儿媳妇说道:“二儿媳妇,我给你放7、8天假,你也回娘家呆些天。回来的时候你要给我带个纸包火的东西回来,这个你能办到吗?”
二儿媳妇近一年没有回娘家了,听公公说能回家,也将要求忘到九霄云外了,她也满口答应了。
“记住,你们俩要同一天走,同一天回来,记住了吗?”李老汉又说道。
“记住了!”两个儿媳妇儿很高兴,回卧房收拾行李准备出门。
两个人走到村外岔口处准备分手时,这才想起公公的话:“大嫂,不对呀!爹让咱们同一天走可以,可你放3、5天,我放7、8天,咱俩怎么可能同一天回来?再说,纸包火是啥东西呀?我不知道呀!”
大儿媳妇一听这话也犯难了:“哎呦!妹妹,你要不提醒我,我还真没想到。对呀!咱俩的日子都不同,怎么才能同一天回来呀?爹这是故意为难咱俩呢!我这红心点心是啥东西呢?”
姐俩这下犯难了,俩人在岔口处不敢走了。想了好久,也没想出好办法。
最后俩人蹲在地上急得直哭。
这哭声便被王屠夫给听见了。“翠英,你去看看外面谁在那哭呢,这都哭了好半天了。”
翠英放下手中的活就出去了。一看,却是两位大姐姐蹲在地上哭。
她忙走了过去询问:“两位大姐,出了啥事?你二人为何在此哭呀?”
大儿媳妇和二儿媳妇一看来人是翠英,都认为她帮不上啥忙。
不过转念一想,跟人叨咕叨咕心里也会痛快一些,便将事情告诉了翠英。
翠英一听,没怎么多想便笑着说道:“两位姐姐,我还以为是啥难事呢,这事很简单呀!”
两位儿媳妇一听,赶忙止住了哭声:“妹妹,你何以见得?”
“两位姐姐你们想呀,3、5天,三五一十五,是15天。7、8天,七加八也是15天,你们都呆15天,就可以一同回来了呀!”
两个儿媳妇一听,高兴地喊了起来:“果真是呀!妹妹你真聪明!那么我俩要带的东西又是啥呢?”
翠英又说道:“红皮点心,那就是鸡蛋呀!纸包火,那就是灯笼呀!”
姐俩一听,连连点头:“妹妹说得对!哎呦!瞧我俩这个笨,居然都没想到。谢谢妹妹了!”
姐俩谢过翠英后就在岔口处分别了。一直到了第15天,这姐俩拿着东西在同一天回到了李老汉家。
“两位儿媳妇怎么今日才回来?”李老汉微笑着说道。
“爹不说让我们3、5天和7、8天回家嘛!三五一十五,七加八也是十五,15天没错呀!”大儿媳妇说道。
“嗯!好!那我要的东西呢?”李老汉微微一笑又说道。
俩儿媳妇分别拿出了鸡蛋和灯笼,李老汉看后吃了一惊:这正是他所要的东西呀!
李老汉静下心来一想:以这两个儿媳妇平日里的表现来看,肯定猜不到。背后定有他人帮助,那人到底是不是翠英?
李老汉一下严肃起来,便要这二人实话实说。俩儿媳妇不敢隐瞒,便说是村外王屠夫之女翠英指点的。
李老汉闻言是哈哈大笑:“果然是个聪明的姑娘啊!看来乡民们的夸赞是有道理的!”
第二天,李老汉便托人前去说媒。王屠夫知道李老汉为人实在,家境还好,便没有阻拦。只是询问了翠英。
翠英倒是认识老三,也知道老三老实巴交,可以托付终身,便含羞答应了。
一个月后,翠英嫁入了李老汉家。在后来的日子里,翠英的机灵劲儿果真帮了李老汉家不少忙。
翠英不仅过日子是个好手,在生意上来说,也是个得力助手,李老汉看着如此聪明、能干的老儿媳妇是乐在心上啊!
文中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故事为作者虚构,目的是借古喻今明道理。还望各位读者不要与封建迷信对号入座。如果喜欢我的民间小故事,还请大家点赞、转发,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