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导读一百二十|经济学是什么【1】

导读一百二十|经济学是什么【1】

作者: 罗益明 | 来源:发表于2020-10-08 07:54 被阅读0次

该书依旧是人文社科是什么系列丛书之中的一本,但这本书相比较之前个人读过的那几本书而言,部分内容会显得过于抽象与枯燥,尤其是涉及到宏观经济学部分,那更为甚之,虽然有人认为本书就可以让只有小学文化的普通百姓和七八十岁的老人都能看懂,但对我而言,这实在是有夸大其词的嫌疑,当然,这也有可能是个人水平实在太差,以至于连如此通俗易懂的经济学读物都无法读懂,也有可能个人对这方面实在没太大兴趣等等,但不管是出于何种缘由,我还是选择将本书读完了,至于能够领会多少,我只能说尽力而为。

虽然本书有些部分显得较为抽象枯燥,但是它比起高等教育经济学专业的教材而言,它恐怕是容易不少,因为本书全文没有数学图表,也没有涉及到高数的内容,顶多只有一些最基础的公式推导,而且本书的内容框架也比较严谨,作者第一章介绍的是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可以视为本书的导论,在第二章到第八章介绍的是微观经济学的内容,在第九章到第十六章介绍宏观经济学的内容,在第十七章到第十九章介绍国际经济学的内容。

那么本次导读,也是根据这四部分内容抽取书中个人能够理解也比较重要的思想要点作一番表述,至于书中更详细的思想内容,还有待读者自行阅读全文领略了。

本书第一部分经济学的对象与方法中的思想要点。第一点,选择的科学,人类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自身欲望的无限性,使得人类必须做出选择,所谓做出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更具体而言,选择要决定用既定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而这三个问题又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因此经济学正是要研究选择问题的,或者说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被称为“选择的科学”。

第二点,现代社会中两种选择或资源配置的方式,即两种经济制度: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又称命令经济,是由中央计划者集中做出选择或资源配置决策的经济制度,而市场经济是由市场分散做出选择或资源配决策的经济制度。

其次,这两种经济制度的差别在三个基本问题上。第一,决策机制不同。计划经济下,选择的决策是由至高无上的中央计划机制做出的;在市场经济下,选择的决策是由参与经济的千千万万个人分散地独立作出的。第二,协调机制不同。计划经济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等级体系,用自上而下的命令方式来贯彻决策、保证决策的协调;市场经济则由价格来协调千千万万个人的决策,使这些决策一致。第三,激励机制不同。计划经济的决策与协调机制;决定了激励是以集体主义为中心,强调“大河没水,小河干,市场经济则以个人利益为中心,强调“小河有水,大河满”。

再次,对于其中的市场经济而言,其并非完美无缺,因此,还需要政府用各种千预手段来纠正市场经济的缺点。经济学家把这种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制度称为混合经济。混合经济决不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而是对市场经济的改进。因此,混合经济也可以称为现代市场经济。

再次,在本书作者看来,市场经济是一种根本性的资源配置方式,决定着一个社会的总体方向。但要使这种经济制度能够有效地运行,还需要有许多具体的制度保证。例如,产权制度保护个人财产所有权,这是个人独立决策的经济基础。契约制度规范了人们在经济和交易中的权、责、利,从而使有利于各方的交易得以实现。货币制度降低了交易中的费用,从而提高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

第三点,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两种方法。第一种,实证方法。实证方法排斥价值判断,只客观地研究经济现象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根据这些规律分析和预测人们经济行为的后果,用实证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称为实证表述,其结论也可以称为实证经济学。比如:分析汽车需求量和汽车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第二种,规范方法。所谓规范方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处理经济问题的标准,并以此为依据评价或规范某种经济行为。那么用规范方法分析经济问题称为规范表述,其结论可以称为规范经济学。比如:发消费券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其次,这两种方法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一,实证方法为了使得经济学具有客观性而强调排斥价值判断;规范方法要评价或规范经济行为则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第二,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分析要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即确认事实本身,研究经济现象(即某一种选择)的客观规律与内在逻辑。而规范分析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说明经济现象的社会意义。第三,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客观的,可以用事实进行检验;而规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主观的,无法进行检验。

至于二者的联系,在本书作者看来,如果我们把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作为认识世界的工具,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价值判断,像物理学家或化学家一样冷静、客观地分析经济现象。但如果是要制定政策,以改造世界,那么,就要以一定价值判断为基础评价某种经济现象,但经济学家强调,经济学的主要任务还是认识世界,而且,做出评价的基础也是对客观现象的认识,因此,在经济学研究中,经济学家更多地运用了实证分析方法。

第四点,经济学的一些基础概念。第一个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放弃的东西称为机会成本。比如,你本来在这段时间是玩游戏的,但是你在这段时间选择了看了本文,那这个就是机会成本。

第二个边际分析法,经济学家把所研究的各种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最初变动的量,因变量是由于自变量变动而引起变动的量。边际分析就是分析自变量变动与因变量变动的关系。自变量变动所引起的因变量变动量称为边际量。在考虑一个决策时,重要的是考虑边际量,因此,要运用边际分析法。

经济学家运用边际分析法作出决策时把从事一项活动(例如,参加某个培训班)所增加的成本称为边际成本,把从这项活动中得到的好处称为边际收益。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至少等于)边际成本,就可以从事这项活动,如果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就万万不可从事这项活动,我们在作出某种选择决策时,所考虑的不是成本和收益的总量,而是增加量(即边际量)。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的思想要点,第一个要点,供求决定价格这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规律。所谓求,就是需求,也就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每一种价格时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某种商品量。所谓“愿意”是指有购买欲望,所谓“能够”是指有购买能力,其次对消费者而言,价格和收入主要影响其购买能力,而消费者嗜好和预期主要影响其购买欲望。再次,所谓需求定律,即在商品价格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所谓供,是在某一时期内在每一种价格时生产者愿意而且能够供给的某种商品量。供给是生产者供给欲望和供给能力的统一,但更重要的是供给能力。其次,价格和预期主要影响供给欲望,生产要素数量与价格以及技术水平主要影响供给能力。在其他因素不变时,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同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供给定理。

第二个要点,在作者看来,通过价格的调节可以使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决策协调,实现供求相等的最优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成千上万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分散地、独立地作出决策,如何使这些决策协调一致呢?只要价格能起到这种作用,消费者就可以根据价格作出自己的购买决策,生产者也可以根据价格作出自己的生产决策,每个人都在价格调节之下作出选择,这种选择使资源配置,实现供求相等的最优,这就是价格自发调节下市场经济所实现的效率。

第三个要点,需求弹性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来计算。例如,某商品的价格上升了10%,需求量减少了15%,则需求弹性为1.5,不同的商品需求弹性不同。如果需求弹性大于1,则为求宮有弹性;如果需求弹性小于1,则为需求缺乏弹性。

其次,决定某种商品需求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是需求强度和替代品的多少。一般而言,生活必需品缺乏弹性而奢侈品富有弹性,替代品越少越缺乏弹性,替代品越多越富有弹性。

第四个要点,幸福=效用/欲望。在这里效用指的是一个人消费物品或者劳务时的满足程度,并且在这个公式中我们假定在某个时期内人的欲望是既定的,在一般情况下,消费的各种物品越多,所得到的效用也越大,因此,我们又可以把效用最大化与占有的物品最多化联系起来。

第五个要点,因此,家庭的决策包括了四个内容:第一,提供多少资源(劳动);第二,把多少收入用于储蓄(或投?资),多少用于消费;第三,如何进行储蓄(或投资);第四,如何进行消费,在市场经济中,调节家庭决策的仍然是价格。

其次,在家庭中,工资的变动通过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影响劳动的供给,所谓替代效应是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闲暇没有收入,但闲暇以放弃工作为代价,所以,可以用工作的报酬工资一来衡量闲暇的机会成本。所谓收入效应,收人效应,就是随着工资增加,人们的收人增加。

我们知道,收入增加引起消费者对各种正常物品(随收人增加而增加的物品)需求增加。闲暇也是一种正常物品,因此,随着收入增加,对闲暇的需求也增加。要增加闲暇必须减少工作,因此,工资增加引起的收入效应是使家庭提供的劳动供给减少。

第六个要点,现期消费与储蓄利率。所谓现期消费,指的就是在现在购买物品(与劳务),以便获得效用。而所谓储蓄利率就是在家庭对同样数量现期消费的评价大于未来消费的情况下,要使们放弃现期消费进行储蓄,或者说要使人们用未来消费来代替现期消费,就必须提供一种补偿,或称为“时间贴水”。

这种补偿就是为储蓄提供利息收入。当利息高到一定程度时,人们就愿意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利率是资本的价格,利率决定家庭消费与储蓄的决策。只要利率高到一定程度,家庭就会用储蓄替代消费。

第七个要点,储蓄的多种形式,它既可以存银行,也可以直接投资,所谓直接投资,就是指金融资产投资,实物资产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所谓金融资产是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债券和股票,债券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地方政府债券和公司债券。所谓实物资产投资包括房地产、艺术品等的投资。所谓人力资本投资是对于体力与智力的投资。如花钱受教育或接受某种职业培训。在本书作者看来,直接投资需要综合考虑其收入与风险,最好是多元化投资,不要只投在一个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导读一百二十|经济学是什么【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kscp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