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一期的教研培训如约而至,本周重点围绕“普通单元的语文要素梯度落实”为主题,进行两节课例的展示。通过培训,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能力比学习知识显得更为重要。
新课标在中年级的阅读教学指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两节课例很好的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
首先,由常玲老师带来四上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学习目标紧扣课后习题,目标教学让学生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
接着从学习本单元遇到的问题入手:故事长、事件多、人物多。如何培养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重要内容呢?常老师讲了方法,先理清文章讲了几件事,其次关注文中的主要人物,说说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最后把几件事连起来说说课文的重要内容。
课堂上,常老师依托表格,从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方面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针对三件事,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最后以简练的语言概括总结,给学生语言支架,让学生有话可说。
第二节是由长葛一小的王瑞娟老师讲授的四下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重要内容。习作要求: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课前先交流作者的资料,出示学习提示,并借助学习检测单自主学习生字词。再借助泡泡的内容思考每部分主要讲什么?
默读课文,尝试列小标题,并说明理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有理有据的给每个小节列小标题。
王老师总结列小标题的方法:可以用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概括,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最后引导学生把小标题串联起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同时提醒学生,在借助小标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要注意: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添加一些过渡句、连接词,使句子通顺连贯。
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方法的掌握更为重要,通过今天的学习,学生学会利用表格,小标题等方法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相信他们掌握这种方法后,不只是这一篇文章,在以后遇到类似的长篇文章,运用这种方法来概括文章的重要内容,学生一定得心应手,看来每个单元语文要素的落实,就是教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