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老庄学社
《道德经》:老子为什么提倡弃智?

《道德经》:老子为什么提倡弃智?

作者: 道家大师兄 | 来源:发表于2017-12-07 13:31 被阅读0次

    战国时,有个宋国人为他的君主用象牙雕刻楮叶,三年刻成了。它的宽狭、筋脉、绒毛、色泽,即使是混杂在真的楮叶中也不能辨别出来。这个人因为这功劳而在宋国当了官。

    列子听到后说:“如果自然界要经过三年才能长成一片叶子,那么有叶子的东西也就太少了!”所以不依靠自然条件而仅凭一个人的本事,不顺应自然法则而仅用一个人的智巧,那就是用三年时间雕刻一片叶子的行为了。

    叶子

    “聪明”的人,不会走大路,因为他们总觉得自己能找到更为便捷的小路。他们也不会守规矩,因为守规矩不能体现出他们的“聪明”。所以国家崇尚智巧,也就等于是在鼓动人民破坏规则,践踏法律,投机取巧。

    为何人们会以能钻营、善于投机取巧为聪明,以精通人情世故、善于经营人际关系为能力,这种现象的产生,不正是因为集体崇尚智巧吗?但是如果人人都去破坏规则,社会就会混乱;人人都去经营人情走捷径,那么谁来生产?

    窃贼和强盗不需要守规矩,不需要生产,也不需要懂得打理朝政、种地、充实仓库,但是却能财货有余,过得滋润潇洒,因为他们把别人生产的东西偷盗过来了。所以朝政无人打理,田地一片荒芜,仓库非常空虚,却有人穿着华丽的衣服,行走佩带利剑,山珍海味吃到厌烦,财产货物多到用不完。

    而正是因为这些走捷径的盗贼,窃取和掌握了国家,天下失去了大道,才会把人们逼得去走偏邪小路,才会让人们失去淳朴和真实,而变得狡猾和多智。

    小路

    麻雀被枪打得多了,只要一看到树下有人用圆筒状的物体指着它们,马上就会一哄而散;蟑螂被毒死得多了,体内逐渐就会产生耐药性。这些再普通不过,智力再低下不过的动物们,被智慧手段搅扰得久了,都会产生相应的应对方式,更何况是人呢?

    人只要上当一次就会有防备,连老鼠夹子用多了都不再管用。所谓“吃一堑,长一智”,人一旦开始对人使用智慧,就会在见招拆招的过程中,把大家的智慧水平整体拉升上去,让人们变得更为奸猾更为难治。

    鸟儿变得狡猾难以捕获了,是什么原因?人们变得刁滑难以治理了,又是什么原因?鸟儿如果仍然像以前一样呆呆傻傻,可能就有灭族之祸;人们如果仍然像以前一样淳朴真实,可能就难以生存。我们常自诩聪明,觉得外国人傻,我看以此为荣的人才是真傻。

    人们之所以难以治理,正是因为他们每一个都很聪明,善于伪装和钻空子。所以用智巧去治理国家,则人们必智巧丛生,这是国家的灾祸;不用智巧去治理国家,人们才会重归于淳朴和真实,这才是国家的福德。

    庄子说:“马,生活在陆地上,吃草饮水,高兴时颈交颈相互摩擦,生气时背对背相互踢撞,马的智巧就只是这样了。等到后来把车衡和颈轭加在它身上,把配着月牙形佩饰的辔头戴在它头上,马就会侧目怒视,僵着脖子抗拒轭木,暴戾不驯,或诡谲地吐出嘴里的勒口,或偷偷地脱掉头上的马辔。”

    “所以,马的智巧竟能发展到“贼”的高度,这完全是伯乐的罪过啊!然而即使这样,还有人称赞伯乐善于管理马,却不知正是他践踏了马的天性和本能,让它们丧失了内心的欢乐和质朴,才会变得狡诈和鬼鬼祟祟。”(见《庄子·外篇·马蹄》)

    马之所以会从淳朴发展到“贼”的地步,正是因为伯乐把车衡和颈轭加在它们身上,把配着月牙形佩饰的辔头戴在它们头上,违背马的本性而使用智巧去驭使它们。然而即使是这样,还有人称赞伯乐善于管理马。

    而人们的智巧之所以会发展到“贼”的地步,正是因为国君使用智巧去驭使百姓。然而即使是这样,还有人称赞国君圣明,善于治理国家。

    老鼠

    老子说:“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何谓“以智治国”?以智治国,是指像对付敌人一样,运用智巧来对付国民,运用智巧来驭使国民。

    智巧一旦发展起来,大家就会彼此猜疑,相互算计,智巧也就成为了保障生存的必要条件,人们也就永远别想重归淳朴。群体中欺诈的手段太多,让每个人都得不到安全感,淳朴的人甚至难以生存,我们能说这不是国家的灾祸吗?

    所以我们一边不想别人压迫自己,一边又想把别人踩在脚下,自己做人上人;一边痛恨别人拿关系来对付自己,一边又自己托关系,走后门,经营人情去对付别人;一边提倡不要违反法律,一边自己又去钻法律的空子。

    不想被压迫,就不要去压迫别人;反对特殊权,自己就不要使用特殊权;不想让别人用智慧手段对付你,自己就不要用智慧手段去对付别人。这就是老子所说的“弃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老子为什么提倡弃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ud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