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知《绿皮书》是因两个月前的影评博主的影推,当时准备下载结果发现国内3月份会上映,就一直忍到了昨天才看。
本人所写感受没有参考其他高端的影评节目,由自己的普通观影者角度出发,带有些许个人情绪及个人认知局限性。废话不多说,我们下期再见。
好的皮一下.....电影简介如下图:
![](https://img.haomeiwen.com/i13229217/ad5d2e54cce991e9.jpg)
绿皮书从黑人钢琴家要南下巡演讲起。剧中不突出种族,也不避讳种族。
我自然的想到了历史上的美国南北战争,但剧中已经不是1885年的林肯时代了,已经是家里看着电视打电话的时代,为何种族歧视依然是这样。
种族歧视问题还依然存在,越是向南,越是这样。
在黑人钢琴家的南下巡演中,依然是存在歧视的条条框框的,而口口声声说的资本主义民主社会,却把这些带有歧视的条条框框归结为:自古以来一直是这样,从来没有黑人在这里怎样怎样。一些酒店不能住,庄园主的厕所不能用,衣服不能试穿,不能在即将演出所在的餐厅吃饭。
但黑人依然一次又一次的忍住了,压抑着心中的愤恨,继续着一次又一次的演出。因为他知道愤怒和辩解在根深蒂固的潜意识面前,是毫无意义的。他是仅有的能弹奏古典音乐的黑人钢琴家,只有他能够证明黑人在古典音乐上依然可以达到最高水平的造诣,黑人不仅仅只能在小酒馆里喜欢着摇滚和爵士。
我天朝虽不是种族的全方位歧视,但地域的偏见依然让我有所感触。
一说是东北的,东北人大男子主义,不细心,不温柔,思维固化,一系列的标签就自然而然的挂在了身上。一旦稍微表现出一点点类似的现象,就会被说:哎呀,他东北的就这样。挂在身上的标签瞬间就会被贴死。
说东北不让女人上桌吃饭,拿事实说话我们的朋友的孩子就是,不让上桌吃饭,因为这个事分手了。堂堂东三省,就被一些小县城的陋习给算盘否定了。
还说东北人都能喝酒。那这个。。。你说对了,确实都能喝。。。然后就我不能喝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
可能感觉我不是个暖男,我只是不想暖那么多女生而已,其他女生尊重礼让就好,真需要的时候自然会做,平时没必要为了什么人设就去献殷勤吧,真正关心的,只有那么一个人去爱就够了。
整个剧没有生硬的冲突让情节陡生波澜,他就在那里,步履轻缓的前进着,遇到一件又一件荒诞可笑而让人心酸的歧视。
后补:一年后此影片获得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实至名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