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03-19:杂七杂八

03-19:杂七杂八

作者: 大侃_6708836 | 来源:发表于2020-03-19 20:47 被阅读0次

    昨天下午的大风据说很大,网上有很多狂风的视频,有湖水的大浪,有简易房的翻滚,有大树倒了压了小车,而我这们这里,只有满地的银杏果。

    今天又回到了阳光灿烂,不过风的余威还有一点点。

    小区里的玉兰花大概已经开了有1/3了吧,以前我刚到北京时,喜欢白的,后来发现还有紫色的,于是就喜欢紫色的了。

    最近自己没有什么事情,只是多看了一些文章和多听了一些观点,抄录在此吧。

    01

    人都觉得自己一直在学习着,没有被社会落下。但是每个人学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可是大不相同。我们在上学时,各个学科都是有标准答案的,尤其是数理化这几科,所以每个人也就只有学到的知识的多与少的区别,你绝不会认为2+2=5是对的。但是进入社会后,学习这个事情就变得复杂了,似乎不再有了标准答案,有一个段子是:老板招会计,题目是“2+2等于多少?”,多数人回答是4,但是老板一直在说“下一个”,最终有一个人回答到“您想等于几呢?”于是,这个人被录用了。

    02

    美国的股票最近熔断好几次了吧,我们就不会这样。因为我们自从连续两次熔断后,这个规定被取消了,以后也就再也不可能有“熔断”了。

    03

    自从有了更快的网络,有了能随时发照片和视频的微信,信息量更加是爆炸式的出现。这几个月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文章、视频、照片,比数是会引起众怒的那种。不过朋友说了“别把个别人当所有人,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个别人,否则我们就会被别人的节奏带着走了”。能不能看清那样的事情是个别人还是大多数人,这也是一个人看问题的方法。

    每个群体,不管人多人少,都会存在差异。不能一竿子打死,也不能否认善的一面。个例不能代表全体,而理智的方法是应从比例去参考和判定。

    我记得上学时老师说,只有量变达到10%以上时,才会发生质变。

    04

    中国人要慢慢习惯媒体上有各种声音,然后习惯自己思考答案。但老一辈人们以及拥有老一辈思维方式的人们还不懂得这个状况,只要是媒体上说的、写的,他们就都信。

    想让他们改变吗,那是不太可能的。随他们去吧,不要被他们的节奏带走你。

    05

    能承认错误的人应该是一个伟大的人,只有敢于承认错误,也许才会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否则就会总觉得自己是永远正确的,这就是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吧。

    06

    每一个公众号的文章,在它后面的留言,几乎都是跟文章观点一致的,极少会有文章把跟自己的观点不一致的留言也给放出来的。那些会把跟自己的观点相反甚至是对自己进行人身攻击的留言也放出来的文章,我觉得更值得看。

    07

    我们从小学开始学语文时,就有找“中心思想”这个学习方法,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学习中是不是还有这个了。

    “中心思想”式的中国教育,造成了我们只要看到文章的标题,就开始扩大自己的脑洞,臆想它的内容。比如今天早上我娘跟我说,中国已经研制出来疫苗了,有希望了。我跟她说,研制出来疫苗这只是第一步,要等到疫苗对此次的疫情有作用,还早着呢。一个疫苗最终能成为合格的“药”,需要做很多的试验,需要时间,这个是不能省的。

    08

    此次疫情,让有的人再一次失望,也让有的人再一次自信。

    09

    我们对世界的理解,一维二维三维,哪怕是四维,都容易理解,但是十一维,这得多难啊。

    10

    16岁,花季少年,正是对知识的吸收最高效的时候。我想想我16岁时,应该是高一吧,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定型,家长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全天下”,而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受苦人,要为解放他们而奋斗”。

    11

    有人说,学习历史的一个目的是不让历史重演。可是我们的教育中,历史课是被边缘化了的,在那么激烈的应试竞争中,也极少有人能分出来时间去了解一下历史。不知道历史,历史就会重现。

    12

    老话说“居安思危”、“生成忧患,死于安乐”,以前我们理解的更多的是它们用在国家兴亡上,现在发现用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也是一样的有道理。


    文后发一个文章的链接,一个朋友的同学写的,在武汉染病、治病、治愈的经历。

    庚子年染疫记(三)决战冠毒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3-19:杂七杂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xr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