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怀念文章里,写母亲的最多。在胡适、老舍、梁晓声等大家的文字中,我们读到他们对母亲的依恋和怀念。
惠特曼说,全世界的母亲多么地相像啊!
她们的心始终一样。
今天在群里听了一篇诵读文章,题目是《送娘远行》,作者李肇星。我是先看见作者后看见题目的,作者是牛人,想知道文章如何。
我国外交部第九任部长李肇星被称为“诗人外交家”的部长。看见题目,我猜想不来他写母亲的文章是什么样子的。
从题目看,送“娘”远行而不是送“母亲”,亲切自然,拉近了读者和作者的距离,文章果然像邻居大哥叙叙叨叨。
大国外交部长用了不到千字,给我们刻画了一位伟大而以慈爱的母亲,讲述了比山重比海深的五十年母子情。
他回忆了日寇入侵时娘拉着他在玉米地里逃难的情景。娘用村边池塘里的泥巴当颜料为八路军战士染军装的情景。写了娘的伟大。
母亲熬米汤,寄小鱼,用鸡蛋换上学的钱。作者的母亲又跟我们的母亲一样平凡。
生离死别是件悲痛的事情,作者没有写自己的悲痛,而是感到幸运。自己五十岁离娘,当然比少年离娘青年离娘幸福,这是一种情怀。
子欲养而亲不待。母亲走了,走那么远。作者重任在身没能到现场告别而心怀愧疚,但是知道母亲走得平静,心里又略微地安慰。
作者回忆起两件后悔的事情,一件是小时候捉鸟,一件是困难时期问母亲要鱼吃,本是生活中寻常小事,读来令人心酸。爱需要回应,行孝更要及时。
送娘远行,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千丝万缕的牵挂和不舍:“这些年,我走过不少地方,最爱去的还是娘住的那方土地;参加过不少宴会,最爱吃的还是娘熬的米汤;听过不少豪言,最爱听的还是娘那些家常话。”
与平常写母亲的文章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主题升华的高度:娘是伟大祖国最可爱的一部分,我心头最敏感的一部分。
母子连心。母亲永远离开了“我”,“我”最苦的是,已不能说再见,只能祈求娘在深深的地下继续护佑和滋育“我”。母亲走了,母爱还在,所以,娘永远与我同在。
《送娘远行》既有大事佐证伟大,又以小事打动人心。作者并没有概括总结母亲的一生,读完全文,我们眼前立即浮现出一位慈祥而坚强的母亲形象。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离不开我们伟大的母亲。母亲勤劳勇敢,母亲含辛菇苦地养育子女,不求回报。那怕缠了脚,也丝毫不影响母亲一颗前进的热心。
千千万万母亲就是通过无数的大事小事关心爱护孩子,并且影响教育孩子。母亲的爱藏在琐事里,平凡的母爱中藏着伟大。
最好的送行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读完《送娘远行》我感动的眼泪自己风干了,我读出了气度和情怀,读出了从容和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6812464/3356779f401bb34c.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