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特别喜欢的明星偶像吗?
偶像带给你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
当你的偶像被曝出负面新闻,你还会喜欢他吗?

追星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常见的行为,只不过这种行为背后的成因各不相同。有的人是理智的追星,因为追星会使得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他们将偶像视作人生中的一个目标,为了能够与偶像拥有更多的相似之处,会试着用各种方法来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有的人则是盲目的、疯狂的追星,他们为了追星甚至可以抛开一切,这种近似于病态式的追星方式一般难以让人接受。还有另外一种追星是与偶像所扮演的角色共情,在偶像身上获得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或是被压抑的另一面。

《偶像失格》中的女主人公明里便是最后一种追星的人。本书的开篇引入“我的偶像爆出了负面新闻”赚足了读者的眼球,让人忍不住去八卦,去一探究竟。同时作者这借由这句话向我们透露出“偶像失格”在本书整体剧情的叙述中所起到的串联作用。
4岁那年,明里第一次看少年偶像的舞台剧,他所扮演的彼得·潘像精灵一样从天而降。对于不追星的人来说,可能无法体会到明里当时的感受,但她在看到自己的偶像因打粉丝而被爆出新闻时,那种“虚汗顺着大腿内侧流淌下来”“大脑空白地蜷缩在床上”应激反应即便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也能设想到这件事对明里的打击非常大。

明里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应?我想腰封上这一行小字“应援偶像,是我笨拙的自救”足以说明偶像对明里的特殊意义,同时也将改变我们对“偶像失格”叙述本身所产生的先入为主的认知。
这本书虽是一个偶像“从神坛跌落地面”的故事,但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追星女孩的故事,是一个有着轻度注意力缺陷,学习成绩差,受原生态家庭压迫,生活中事事不如意的小女孩儿自我救赎的故事。或许这个女孩自身的经历以及追星的原因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当明里得知偶像跌下神坛后,她所做的是重新翻开那张沾满了灰尘的绿色DVD,让曾经带她走出黑暗,给她希望和力量的彼得·潘再次映现在自己眼前。当我们看到彼得·潘在剧中说过很多次“才不想成为大人”这句话时,也就理解了为什么明里会觉得“这句话是为我而说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偶像使她找到了自我认同感,在与偶像所演角色产生共鸣时,她便有了一种被理解的感觉。

在她的眼中偶像如神一般为她照亮了前行的路,然而偶像的塌方就像一把利刃摧毁了她在内心所构建的城堡,让信仰瞬间崩塌。当偶像跌落神坛,变成了一个普通人,他将无法再支撑起明里心中的城堡,而明里也已经无法再继续追逐。
我无法继续看着不再是偶像的他,也无法再解读他了。与偶像共情实际上只是将灵魂卖给了虚构的青春,然而幻想终归要回到现实,当偶像的光环被摘下,虚构的青春又该如何回归本真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