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是外面包装的封皮儿的样子,右边是内里本真的样子。
像不像女人出门化妆前后的对比?
明明看着不一样,实则都是同一个基底。
外面展示的封面,满是文字,书名、作者,出版社,以及众多联合推荐人。好像一张名片,又像一个身份证,不得不到处向世人证明着自己。
内里的封面,则更像是洗净铅华,回到家里,褪去众多社会属性,就像孔子一样,“子之燕居”,舒适自然,从容不迫。
拐回来,说内容。
这是第二本,未读完的书~(捂脸)
夏日渐长,最舒服,莫过于乘凉~
所以,大部分时间,我都处于“哪儿凉快哪儿呆着的状态”。
美好的六月,万里晴空,蝉鸣蛙叫,就连书名里面也是含有“六”元素的,但就是这么凑巧(或者不凑巧),我觉得这个六月一点也不“6”(溜)。
好在,磕磕绊绊中,七月来了。
六月中突然火起来的城市叫“唐山”,六月最火的老师叫“董老师”(董宇辉)。
六月的《作文六要》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多看一眼,细看一眼”。
书里面举例子说“麻雀走路步步( )”(填空)
很多人写:步步(跳),因为它不会走,只会跳,好像身上装了弹簧。
但也有人填了“摇”,麻雀走路步步(摇),也好!因为它跳起来的时候,身体是左右摇摆的。
但还有人,填的不是“跳”,也不是“摇”,填的是:麻雀走路步步(印)。“印”字是不是很新鲜!他大概是观察过下雨天的麻雀吧,当它从积水中跳出来跳到干的地面时,就会留下一行印湿的小脚印。
你看,这就是多看一眼,细看一眼的作用。
看到“步步印”的表达,你会不会觉得,麻雀不再单单是一只小麻雀,而是化身为了一位小画家呢~多么俏皮和生动!
其实,这句话,还可以运用在生活各个场景中。
比如,考试时,是否看清了题意?交卷时,是否检查了正反面?出门时,是否锁好了门,带好了钥匙?写字时,是否漏掉了笔画?时时刻刻,都需要随身携带“多看一眼,细看一眼”的好习惯。
举个例子。(如下图)
楷书练习“书”
这就是典型的没有多看一眼,细看一眼的缘故,图中某字从而少写了一个“点”。
若不是群里同学的提醒,自己还在为走笔疾书而沾沾自喜呢🤣🤣🤣。
多么痛的领悟~
本书的核心内容,是讲“六要”:观察,想象,体验,选择,组合,表现。犹如画家之“六法”,和佛家之“六度”。里面不乏范文例句,篇篇精彩,句句详实。但是我偏偏看不下去,哄着小朵大声朗读了几十页给我听,后来再让读,人家直接罢工了。
在没看纸质书之前,我已经听过樊老师讲了三遍,全长1小时8分48秒,正常速度播放,不疾不徐,节奏很合适,再听两边也无妨。
但眼睛看就不行,一看就累,再看就睡。
不得不说,耳朵的功能很强大,24小时都在工作状态,不像眼睛,夜间还需要闭上休息,但是需要“再看一眼细看一眼”的时候,关键还是得派眼睛上。
这就是所谓的需求不同,分工不同吧!
求同存异,和谐共生吧!
这本关于写作的小小的书,如果按照书中内容去写作,去记录,去实践,肯定会大有裨益。
所以,依然推荐给大家。
董老师说,书是允许读不完的,就像你的许多衣服一样,也有从未穿过的。
这么一想,也就释然了。
但,读书笔记还是要写的,它或许会迟到,但不会被缺席。
祝愿2024年的每月,我能够完整的看一本书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