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我们能接收到的信息无比庞大,再加上很多人把自己获得的信息在某种程度上和知识等同,这就导致了自我认知上的傲慢情绪。
有一个早已被提出但却被忽视的概念:“信息茧房”。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像是被关在狭小茧房中的个体,接受特定的信息,并且以为那就是全世界。人都是有自己的偏好的,无论再怎么坚持客观的观察和描述,都是一种幻想。社会学家的客观中立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傲慢,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克制自己的种种情绪、知识、认知机制中的私人特征,站在社会之外去发现社会本身的秘密。社会学家涂尔干就提出了把社会事实视为物的观点。外在于个人的社会事实包含了一切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和感觉方式,有些事实已经定型,有的尚未定型,但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结晶化了的生活。社会事实对每个个体有约束性的作用,如果尝试去反抗,就会被它用强制作用来惩罚。
每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事实,进而调整自己。互联网时代一个重要的认识社会事实的方式就是网上冲浪。原本这是一个扁平化的、去中心化的虚拟空间,每个人能够自由地去徜徉在无限的信息海洋中。但人是带着自己的过去、自己的欲望进入这个空间,所接收的消息已经经过了你自己的筛选。就好像打开一个视频网站,有的人看国产剧,有的人非海外剧不看一样。这没什么,人活着就会想要开心,随性而为是人情。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自己喜欢的东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思考,这些都是正常的甚至是享受的。我们也都知道,人各有志、萝卜青菜各有所爱。这些道理都是常识。
但有时候我们并不会记得这些常识。因为我们日常接受到的信息被筛选了,我们以为这些信息就是自己生活其中的世界。更加傲慢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把这个社会看的足够通透,以为自己是手握真理的人。不同城市的年轻人之间对生活的预期是不一样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更是如此。每个人的广告推送都是精准推送,算法在屏幕背后分析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过去和现在的欲望是它的信息,据此给你画像,给出你现在“正好需要”的信息。你的点击和进一步关注就是算法以及背后商业公司,资本的养分。
人是动物,而动物有被驯化的可能性的。驯化行为不一定是违反人性的,反而可能会让你觉得很愉快。但是在你沉迷在与自己思维毫无龃龉的信息世界中时,所谓的自由意志已经开始衰退。信息茧房逐渐形成并结晶化。举个例子,每年春节回家的年轻人与长辈之间的互不理解和三观崩坏。这就像是不同茧房之间的碰撞,有的人转而向互联网寻求安慰和帮助,有的人会开始反思和理解对方,还有的人只是让愤怒和无助控制自己。
人与人之间是不会相互理解的。每个人的过去和现在都有差异,不存在同质化的人,但我们仍然可以被算法识别为不同的类型。再特立独行的人,甚至是恶劣的人,在互联网上也能找到自己的组织。近期的N号房事件即是一例,真的有魔鬼存在,真的有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的人存在。但是在你点开这条新闻的同时,相关的推送也会出现,将认识中的世界描绘的更加灰暗,或者充满希望。现实并不是非黑即白,人更是这样。多样性与差异才是社会现实的本质。
但在互联网中信息的狂轰滥炸之下,差异和多样性会被逐渐淡化。因为身处其中的人接受的信息多样性会降低,会被各种平台软件以及不同类型的自媒体“驯化”。精准推送、用户黏性、阅读量、点赞数这些行为的背后,是个人倾向的展现和助推。
信息时代,人的确是自由的,而且在行为上有无限的选择可能性。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接受的信息,可以用页面中的小叉投票决定接受还是反对。在一次次的选择中,我们自我塑造,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又面临着把自己关进信息茧房的危险。
其实信息茧房,从纯粹客观意义上来讲也不一定是不好的,但伴随着它,个人可能会产生的傲慢和对多样现实的屏蔽是不那么好的事情。
世界、社会和人是具有多样性的,屏幕上显示的并不是全部世界。保持对世界和社会的谦虚,保持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或许对魔幻的生活能多一点理解的可能。与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