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开始讲述了苏小姐和方鸿渐的交往。说实话,虽然苏小姐挺虚荣的,但是我一直不讨厌她。就她与方鸿渐之间的交往来看,苏小姐确实对他用了真心,品格上也没有什么配不上方的。
她绝口不提鲍小姐的事情,帮方鸿渐剥桃子,洗手帕,缝扣子。方鸿渐是怎么想的呢?
方鸿渐看大势不佳,起了恐慌。洗手帕,补袜子,缝钮扣,都是太太对丈夫尽的小义务。自己凭什么享受这些权利呢?享受了丈夫的权利当然正名定分,该是她的丈夫,否则她为什么肯尽这些义务呢?难道自己言动有可以给她误认为丈夫的地方么?想到这里,方鸿渐毛骨悚然。
苏小姐可不是鲍小姐那种轻浮的女子,她是有品格的大家闺秀。方鸿渐还居然只想和她暧昧而不负责,那真是太愚蠢了。
在下船后,方鸿渐回到丈人家,发现他们居然把他的假博士文凭刊登在了报纸上,羞愧欲死。
理想中的留学回国,好像地面的水,化气升上天空,又变雨回到地面,一世的人都望着、说着。现在万里回乡,祖国的人海里,泡沫也没起一个——不,承那王主任笔下吹嘘,自己也被吹成一个大肥皂泡,未破时五光十色,经不起人一搠就不知去向。
你看先生的描述多么美妙,把谎言比作了一个大肥皂泡,未破时五光十色,一搠就破了。接着的写法更高明:
他靠纱窗望出去。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几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漂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这景色是鸿渐出国前看惯的,可是这时候见了,忽然心挤紧作痛,眼酸得要流泪。他才领会到生命的美善、回国的快乐,《沪报》上的新闻和纱窗外的嗡嗡蚊声一样不足介怀。鸿渐舒服地叹口气,又打个大呵欠。
这段美景让方鸿渐感到生命的美好,忘却了烦恼,发现那些执念不过是内心嗡嗡的蚊子声,和现实中的蚊子声没有区别,他终于放下了包袱,准备安睡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