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思考过为什么非要在一座城市中买套房?
为什么总觉得找的男朋友、老公不靠谱,没有安全感?为什么自己这么倒霉,如果再选一次,绝不选他。
在决定一件事前,总是害怕担忧很多东西,让自己驻足不前。
1、樊胜美要的不是房,他只是想要一份依赖,一份安全感。
热播剧《欢乐颂2》五美当中樊胜美的人生目标,是在上海这所大城市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以此来证明自己混的不错。
但是她把她渴望、梦想都寄托在男友王王柏川身上,用各种方式鞭策催促他。两人在一起的时候,多数都在谈论房子的事。
王柏川父母用毕生的钱,帮助儿子在上海付首付。但条件是不能写樊胜美的名字。
听到信息后,樊胜美在售楼处崩溃,口口声声说的好听的,说有多爱她都是假的。
她为什么非渴望在房本写上自己的名字?如果两个人一起住在房子里,难道不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吗?
樊胜美是一名普通的白领阶层,靠自己的能力购买一套房子,真是难上加难。但她又非常渴望得到,想摆脱自己无力面对压力,没有依靠的现状。让自己有一套房会让她觉得过得不错,生活有保障。尤其是在房本上写上自己名字,会有种踏实感觉。
那她到底想要什么?
其实她要的不是简单的一套房,而是想要房子带给内心有种踏实的感觉。
她想给内心找一份依靠,踏实的感觉,这份感觉会帮助消除内心恐惧,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压力。
一旦感受不到内心的依靠,踏实的感觉。恐惧就来了,自然就会有那种歇斯底里的崩溃。
这份恐惧源于内心没有安全感,而这份缺失的安全感操控着她的恐惧。操控让自己有一套房子,好给自己的恐惧找个窝,让自己有踏实的感觉。
正如樊胜美在分手时说:“她要的不是爱,他只是想要依靠”。把王柏川当成自己的一根救命稻草,帮助消除她内心的恐惧。
包括解决无赖的哥哥的事,自己无助时,把困难全部寄托着王柏川身上,解决的好觉得找到依靠,解决的不好觉得他根本不靠谱。
而自己面对困难的时,只有哭泣,无助,逃避。
正如《拆掉思维里的墙》书中所说,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安全感,但内心迫切被需要,我们只好慢慢的转向外界寻找外部的寄托。
可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
2、寄生在他人依靠里
小时候老爸经常会说:“如果我是谁谁谁(有权有钱的人),你们根本不用这么努力”。我也渴望幻想,如果这样真好。
所以会产生一份很深的信念:自己没有能力单独过好,渴望有个依靠来实现。
面对现实,我渴望的东西很多,房、车、漂亮的衣服、包包、外出旅游等等,我心中的信念告诉自己,我凭自己的能力好像实现不了,需要找个依靠帮我实现。
在婚姻中,我把想要的都寄托在老公身上,如果实现了,觉得找的人很靠谱。一旦觉得这件事遥遥无期,就崩溃觉得找的老公不靠谱,无法给我安全感。
有种“瞎了眼”的感觉,悔恨怎么当初选择他呢。
进入一个纠结漩涡:想要——但自己不能独立实现——必须寻找依靠——依靠让我有踏实感觉——那就继续依靠。
想要——但自己不能独立实现——必须寻找依靠——但是没有踏实感觉时——开始滋生恐惧——外界无法依靠——但是自己不能独立实现——必须寻找依靠。
不断在循环中,古典老师说:这让我们的自信完全被摧毁,恐惧开始滋生内心的潜意识,深深的知道外界是无法掌控的,而我们又无比的依赖这些东西,因此成为了安全感的奴隶。既不相信自己,是害怕失去我们终将被奴役,成为安全感的奴隶。
像一条寄生虫一样,寄生在婚姻中,寄生在他人的依靠中,渴望对方满足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我在中间扮演着无辜,无力,索取的人。
这种想法让我们活在双重的煎熬中:即不相信自己,又随时害怕失去,我们终将被奴役,成为安全感的努力。无论是房奴还是想在婚姻中获得依靠,都只是安全感的奴隶。
3、面对缺失的安全感
缺失的安全感,就像看不见,摸不着,阻碍我们前进的一堵墙。《拆掉思维里的墙》提升缺失的安全感,我们需要拆掉这堵看不见,摸不着的思维墙。
1)启动安全感模式的核心是什么?是建立自信。
《小狗钱钱》这本理财书中,分享建立自信最简单的方式:写成功日记,在生活中会渐渐帮助建立自信。
每天只需写5条,花10分钟即可完成。需要每天坚持发现自己的成功之处,好的地方记录下来,等100天,1年后看看自己的自信心会一点点建立起来。
2)直面恐惧,面对缺失的安全感。
消除恐惧最好的方式,找到心底的恐惧,面对它。
《面对恐惧,从容面对》中说,恐惧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恐惧事情本身,回想一下什么事情让自己感到害怕,恐惧抓狂;
第二个层次:探究害怕失去背后的原因。去寻找自己为什么会害怕。
第三个层次:也就是真正的恐惧,是什么让我们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个失去。
例如我自己很害怕在公众场合与他人产生矛盾(第一层次),其实我害怕背后的原因是:我害怕成为别人指指点点的对象,没素质(第二个层次),但在最深处,我恐惧的是被孤立,我内心不敢一个人待着,没有安全感。
那我就必须学会面对这份恐惧,想办法让自己学会独立相处的能力。
恐惧就是个懦夫,当你触及它的底线接触事情最坏的结果,然后开始准备回来大干一场的时候,他早就不知道躲哪里去了。
当找到内心最深的恐惧,把脸转向他,准备作战,恐惧就会烟消云散。
3)安全感是给出来的,不是拿回来的。
安全感其实是一种感觉,一种让人踏实的感觉,一种被需要的感觉。
如果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在自己最恐惧的地方无条件的去支持一个人一些人,一群人只是别人,是这个世界上最安全的事情,他永远不会失败。
就像美国心心灵女王奥普拉在斯坦福毕业典礼上说,如果你受了伤,你要帮助他人减轻伤痛,如果你感到痛苦,你要帮助他人减轻痛苦。如果你的生活一团糟,你让自己去帮助其他处在困境中的人摆脱困境。
就像如果想在婚姻中获得感全感,这个婚姻80%会出现问题。因为对方不是一个港口,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是一个活着的人,会接触不同的人、事、物,会随着时间变化着。
李欣频说:你想要在婚姻上得到的东西,你一定要有能力自己给自己,如果不能,这样的婚姻基本是失败的。
安全感是给出来的,不是拿回来的。
人生成长道路中,我们被一条条看不见,摸不着的墙阻碍着前行。这些墙阻碍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些墙其实就是我们旧有的认知和心理模式,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模式,想改变需要改变大脑的操作系统,换个版本,拆掉思维里的墙,拆掉安全感这堵墙,才能成为自己的样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是阅读《拆掉思维里的墙》,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章节的一些感悟,分享一下。
喜欢就点❤️
网友评论
所以你这个文章其实是在否定把安全感建立在他人身上,然后如何做到自给自足。樊胜美和她买房子的故事只是一个引子,不该掺和在主题里。针对这个主题,古典和李欣频的部分感觉是比较贴切的,但是“面对恐惧”就偏了,本身“恐惧”这个词就需要解释,想想如果你和朋友聊到“内心的恐惧”,那至少得超过1个小时的深入谈心才会涉及吧,到文章里却一下子就扔出来。
还有个小细节就是太多引用的部分了,提到好多书,好多名人,其实不用这么实诚,虽然是来自别人的观点,但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就好,每一个都注明出处,倒显得故意吊书袋了。
坏话都说完了,但是文章的思考我喜欢,赞一个!
一纸证书,一个名字,能带来多大保障?终究,房产证上的底气,要靠你自己给。
共同付出的爱,才是最好的爱。
别以爱的名义裹挟了谁,也别用爱的名义去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