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总结(三)修改

读书总结(三)修改

作者: 曲子溪 | 来源:发表于2020-05-24 21:18 被阅读0次

    《这样教孩子,孩子将来会感谢你》一书中第一大方针:最大限度地培养“主体性”,让孩子了解自己,培养孩子的自我决断力。

    为什么培养“主体性”重要呢?

    因为“做事是否主动”“是否有自主性”都是跨国公司面试和年末考评的重要评价标准。教育学在不久之前也将“有没有主体性”认定为决定职业生涯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一流精英主动工作,二流精英依靠领导安排工作,既不会开发新业务,也不能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永远得不到晋升;

    一流精英凭借自己的认知和信念大胆做事,二流精英希望自己和别人尽量保持一致。他们过度重视协调性,缺乏自信心和自主性,终究是公司的一粒棋子。

    有的成功受访者称自己在童年,父母就经常让她们去思考“自己喜欢什么?想做什么?”不知不觉就养成了审视自我的习惯。慢慢长大,越多尝试的经历,他们便越了解自己。

    如何培养主体性呢?

    让孩子自由做决定

    1 给孩子自由、让孩子自己探索

    各位家长有没有给孩子自由选择、自主决断的机会呢?

    问卷调查中很多优秀学生都表示:很感谢父母对他们的教育采取了放任自主的方式,尤其是升入中学以后,从不对学习成绩、升学、就业、特长班选择等方面多加干涉;甚至有的学生还得到了自己管理学费、生活费的权力,只有在遇到困难时才会得到帮助和指点。

    作者的母亲南瓜夫人也谈到她曾有过的失败经验,擅自决定让四个孩子全部学习钢琴、游泳等课程,她发现女儿们很认真,但大儿子在萌芽了自我意识之后却根本不喜欢,很快放弃。最终南瓜夫人意识到强迫学习不能持久,更不会让孩子积极主动。

    南瓜夫人总结说,在孩子升入中学后应大胆地相信孩子,在各个方面给予孩子决定权。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自己的价值观(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喜欢什么、想做什么的自我认识)否则会丧失主体性,既不知道想干什么又拿不定主意,最终成为平庸的人。

    2 让孩子自己建立目标

    你是否让孩子自己建立目标?家长强加于孩子的目标往往孩子不会真心努力。

    调查问卷显示很多精英都对父母曾经让他们自己确定目标的做法表示感激,他们认为自己确定目标锻炼了自己的决断力。 下具体的决定锻炼了他们的执行目标的思考能力,“下决定就意味着要对下一步的事态进展以及未来有一个设想或者目标。需要综合权衡利弊选择最好的方法才能实现目标”,所以这样促使孩子自己认真思考之后才下决定。

    自己下决定还有利于他们为自己的决定负责到底,因为想要达成目标的愿望会使他们全力以赴奔向目标,远远超乎家长的预期。“没有人愿意向着不想到达的终点而努力奔跑。”南瓜夫人举例他的大儿子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从不写作业,却在30左右决定要考MBA后拼命努力;小儿子上学时经常打游戏,却在决定要在美国参加大学升学考试后变得格外努力,深更半夜还在泡图书馆。后来决定要律师也是用了极短的时间达成目标。二女儿也是这样,当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时,便会自觉自动地集中努力,全力向目标冲刺。

    这些都证明了,“当孩子为了自己建立的目标而努力的时候,那情景简直判若两人。”

    3 尊重孩子对升学和就业的选择

    在升学、选专业和就业问题上,我认为我身边很多父母要么是强迫选择,比如我的婆婆;要么是放任不管,比如我的妈妈。而最明智的父母应该是“给孩子提供选择判断的材料,最后尊重孩子的意见”。

    在升学和就业上不尊重孩子的意见会给以后的父(母)子关系埋下祸根。南瓜夫人举了小努和绘美妈妈的例子说明妈妈们一意孤行,强势要求孩子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最终非但没有成就孩子还毁了孩子,而且还使亲子关系产生了很深的裂痕,甚至无法修复。

    南瓜夫人是位谦逊明事理的妈妈,她坦诚上中学后她改变了原来强迫式的教育方针。她说:“在与孩子们的密切接触中我发现孩子们知道的事情远远比我多,我已经落伍了。”“不谙世事又落伍的家长妨碍孩子的成长,很容易让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芥蒂。”

    不过分帮助、但给于支援

    4 尊重孩子的自主性,但也要充分给予建议

    你给孩子充分的意见和建议了吗?自由放任与单纯的置之不管完全不同。

    东京大学研究生学院经济学研究科N同学说:“说的好听点儿我的父母给了我发挥自主性的权利,可是他们从没给我过我任何意见和建议,可以说是对我不管不顾的状态。其实我很想听听父母作为社会人的建议和想法,希望他们为我提供一些技能和知识。”

    东北大学H同学说:“我家的教育方针是,关于未来的所有事情全部由孩子自己决定。比如说高中毕业时父母将大学4年所需的学费、生活费一并交给我,让我自己决定如何使用。但是这个决定权实在太大,一不小心就会走错路,所以非常希望父母能在小学、中学时代给予相关方面的指导。”

    有的同学对父母一味的“你自己决定”这点非常不满。南瓜夫人说“尽管完全的放任要好过强迫”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父母没有给我提供过任何建议,让我吃了很多苦”、“希望家长能够给我提供一些建议”,由此可见完全放任也是不对的,等于是放弃了自己的育儿权利。

    她举了丈夫通常会在大方向上给出强烈建议,并要求孩子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或对别人有帮助的工作。尽管孩子们一开始不理解,但在日后回忆起父亲的话其实也收到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她建议家长在孩子面前尽量地及时说出心中的希望和建议,也许不经意间的鼓励可以变成孩子莫大的动力。

    5 给孩子提供若干个选项,但最终选择权交给孩子

    根据孩子的资质和才能提供选项,不强迫,最终选择权交给孩子。根据问卷调查,有的父母会在选补习班之前事先考察几个不同补习班的课程安排和实力如何,再交由孩子做决定;有的父母会给孩子提出具体的可能性分析,但最终决定权在于孩子。这些做法都得到了孩子的认可,并且让孩子养成了自我摸索可能性的习惯。

    南瓜夫人说“帮助幼年时期的孩子做自主判断时,家长应该做到‘客观地讲述事情状况、提出多个选项、最后让孩子自己决定’”,由于父母此时有较强的信息收集能力,所以“根据孩子的性格、能力、年龄,父母率先收集信息再教给孩子远远比什么都不做就交给孩子决定要好得多”,南瓜夫人反省之前并没有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喜好,一股脑儿让所有孩子都学习钢琴、游泳、绘画、书法、算盘、棒球等多个兴趣班,结果两个女儿完成的很好,但两个儿子只完成了游泳课。对此她没有办法责怪孩子,更谈不上用责任感来教育他们。

    家长需要区分放弃责任与怠慢责任、出主意指点与强迫接受的区别。孩子想要的是置之不理与过度保护之间的建议。

    6 不过度保护

    你有没有对孩子过度保护?从长期来看过度保护只会阻碍孩子的成长。如何做到既支持孩子又不过度保护是家长的重要工作。

    调查问卷显示很多父母由于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或替孩子做了太多的事,被孩子抱怨剥夺了锻炼能力的机会。

    南瓜夫人说“如何平衡过度保护与放弃育儿的尺度才是见证父母真本事的地方”。她在发现大儿子外出露营什么都不会、搬家时不知道该做什么后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过度保护最大的问题在于孩子没有机会失败,所以不能更深刻的从失败教训中学习。就像朱雨辰38岁了,他的妈妈还要干涉他的婚姻,还要定期往他的冰箱里塞满食物。

    培养孩子做自己

    7 尊重孩子的个性

    你尊重孩子的个性了吗?告诉孩子不要一味地参考别人,鼓励他“可以与别人不一样”,这样能锻炼孩子不被周围影响的独立思考能力。

    问卷调查中有同学这样说:“父亲从小要求他要经过思考以后再做事,不要模仿或盲从别人”,“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有掌控一切的气概”,“每当我快要迷失自己时,就会想起父亲的话”,“我的父母告诉我不要拘泥于常识,尊重自己的想法,不要害怕跟别人不一样。”真的好羡慕这些同学,有这样的父母可以指点迷津。

    “猛兽常独行,羊群才接伴”,鼓励孩子可以与别人不一样,培养孩子战胜当今社会上无处不在的“同调压力”。自己决定“自己的想法”、“应该做什么”的习惯才是主体性的根本。

    当今社会很注重情商高,但很多人认为高情商就是讨好迎合别人就大错特错了。高情商的前提一定是经过独立思考后与别人达成一致意见的有效沟通方式。南瓜夫人认为若只注重“协调性”的教育很容易培养出单纯的“迎合主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主义”,顾忌他人而掩饰真实的自己,这样并不好。她说丈夫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总是请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育孩子不要随波逐流。“虽说谦虚和协调性都很重要,但是与其错误地被别人左右,不如我们去左右别人。不管别人怎么想,有时坚定地认为‘你们全都错了’也是主体性的生活方式很重要的一部分。”

    8 不要单单强调“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要教孩子做“对别人有帮助的人”

    你有没有一味地对孩子强调“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当然,我们应该培养孩子最起码的礼仪礼貌,但是过分强调会导致孩子无法建立“远大志向”。

    一桥大学商学系经营学科F同学说:“我养成了凡事都先考虑别人的习惯,性格渐渐变得消极”;庆应义塾大学医学部H同学说:“我感谢我的父母没有教育我“不要给别人添麻烦”,而是让我“努力成为对别人有帮助的人”。马丁·路德·金、特蕾莎修女、德川家康等被我们称之为“领导者”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对别人有帮助’”。

    南瓜夫人说“那些被众人敬仰和信赖的名人甚至诺贝尔奖获得者,连他们都说是在众多牺牲的基础上才完成了自己的伟业。而且那些所谓的“牺牲者”也并不认为自己是牺牲品,他们是这份伟业的一份子,与获奖者一样对成功表示无限的喜悦;有远大志向的人必然会有支持者,关键是要怀抱对社会有贡献的理想,这样才能吸引‘不把麻烦当麻烦的人’;有远大志向的人在大事面前不会因为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和牺牲而停滞不前。反而是不肯努力的人即使遇到了小小的障碍,他也会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来逃避。”她说重点在于“要教育孩子胸怀大志、诚实做人、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从而聚集‘不把麻烦当麻烦的人’。”

    9 从“小事”来建立孩子的自信

    你的孩子有自信吗?只要有一项“自己擅长的”项目,它所引发的自信将使孩子在今后所有领域上都充满主体性和积极性。

    问卷调查中许多学生都对小时候自己在某项特长上取得的小小成绩而骄傲,让他们小小的内心充满自信。 南瓜夫人也举了朋友的例子、小儿子获得柔道黑带的例子证明小时候拥有一技之长的人,在长大之后也依然可以保持自信,并可以促成其人生的重大飞跃。她说:“之所以小儿子能独自克服留学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正是他在考取柔道黑带时磨炼出来的毅力使然。”因此,让孩子从小就接触体育或者其他技能不仅仅是给孩子一个契机让他爱上体育或者在社团活动中大显身手,还拥有更加重要的作用。专心致志于一件事情坚持下去并有所进步,可以让孩子学会自信和协调性,这是培养主体性和领导才能的基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总结(三)修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hs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