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综艺咖
感怀于《朗读者》背后的故事

感怀于《朗读者》背后的故事

作者: 蓝落1014 | 来源:发表于2017-03-05 21:00 被阅读0次

       第一期开始看《朗读者》是因为这个节目的初衷,朗读不是学生时代的事情,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专利,真正意义的朗读是一种文字的传达,是一种感情的倾诉,文字是无声的,但倾诉是有声的。作为一个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爱好者,一个不称职的中文系学生,去搜寻这些节目是因为喜欢,是因为想要输入,是因为想要看看与听听那些自己想要接触却接触不了的大千世界。

       

朗读者

        看《朗读者》朗读者第一期感慨于濮存晰的经历,感动于无国界医生的勇敢,感谢柳传志的分享,羡慕殷洁和周小林多年不变的爱情,钦佩许渊冲的多年坚持,他们的遇见,奇妙的经历。看第二期被郑渊洁父与子之间无形承诺的感情牵绊所感动,被蒋雯丽作为艾滋病宣传大使对孩子的关爱的经历而吸引,被杨乃斌的母亲陶艳波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震撼,被乔榛在病魔面前的坚持和他妻子唐国妹无微不至的陪伴所鼓舞,他们的陪伴,温暖而又力量。在第三期,王千源分享了他作为演员表演的抉择,不因名利,不因金钱,只因喜爱;徐静蕾分享了对演员、事业的抉择,那段埋藏心间对奶奶的深爱;麦家分享了他年少的叛逆和叛逆的儿子的经历,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包容,他们的父与子的爱;理查德·西尔斯分享了他对汉字的热爱,倾其所有的汉字叔叔;他们的选择,坚定而不悔。

       只是第三期有两份选择,却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一个因为惭愧,一个因为感动,在那一刻,为他们致以敬意,在那一刻,为他而泪落。一个是耶鲁村官秦玥飞的抉择,一个是红丝带校长郭小平的抉择,他们的选择不只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带着一份挑战,带着一份责任,带着一份勇气,面对未知的不确定的未来,他们改变了一个村庄,一个群体的命运。

       

感动中国人物 泥泞的磨砺和锻炼

     秦玥飞,以全额奖学金考入了耶鲁大学,完成了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专业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众人羡慕的经历中他选择回归,不只是回国祖国,而且是回国农村,走上一条踏进基层的路,成为一名村官,在那些岁月里,他走进村庄,融入村民,四处奔波,为他们引进资金,建立项目,改善面貌,在那些时光里,他同志同道合者成立了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一群优秀的大学毕业声投身农村,倾注于公益事业。在万千选择中,他选择了脚踏泥泞、俯身躬行,在董卿问他日后的选择时,他说无论如何,他的生活会与农村有关,而这之间的考量是他在反思自己在第一村庄是大多以输血的方式,而不是造血的方式,造血才是改善农村的最终道路。

      感动于他的选择,钦佩于他的坚持,同时为自己而感到惭愧,曾经的我和他拥有过一样的身份,大学生村官,在我的老家所在县城的一个村里,担任,然而那个时候一心想着在农村要做出点什么,要服务于基层的我在面对现实,面对困难,最终退却了,在两年后的时光里辞职去寻求另外的工作,想起那个时候面对村民的不解,村干部的不配合,家人的不理解,最后还是未能为那里做出一丁点贡献,虽然走访了每一家,针对每一家的情况做出了建议方案,但是最后却也未能实际解决他们的困难,而是在一次腿部神经损伤后选择了辞职。看到他的经历,想着在村官岗位付出的每一位,心声惭愧,我想这大概是我不愿意别人夸赞我是村官的潜在原因,因为在进入基层的两年里,我没有做出成绩,没有发挥这个岗位的力量......

       

感动中国人物 你的修为如天地般博大

       郭小平,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曾任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但当他看到自己在的艾滋病去的病人们离去,看着这些遗留的小艾滋病患者,到达一定年龄,却无法进入学校,于是他买了课桌,小黑板,在医院里和同事开启了爱心小课堂,以满足孩子们读书、上学的愿望,后来学生越来越多,他索性辞职,申请开办了“红丝带学校”,为这些孩子重新建立了一个家,在这里他陪着那33个孩子一起生活,陪他们治疗、陪他们成长,让这些失去父母受到歧视的孩子们有了一个家,一个爸爸,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得到了一份关爱。爱心的付出,多年如一日,当郭校长说起不愿意上节目的原因,当孩子的视频声音出现在大屏幕上,当他说医院不缺他一个院长,家里不缺他这个家长,但这些孩子们需要时,当那群小朋友哭着跑上台抱着他时,那个时候泪崩,泪流不止。                              

      作为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的校长,他十几年来把全部的爱都放在这些一出生就遭遇不幸的孩子们身上。他和这些孩子的故事让现场很多观众流下了眼泪,也让我们这些通过电视、手机观看者感动不已。他从医治人的身体到救助人的心灵,面对这以特殊的群体,做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多年的坚持,投入了无上的勇气和智慧和大爱。就像他所朗读的《如果》“更重要的是:孩子,你成为了真正顶天立地之人”这是他作为郭爸爸对33个孩子寄予的希望!面对他的付出与坚持,回想我们自己,面对这些群体时不说这么多年无悔的付出,就是把他们当作正常人的一样的相处,我们不一定都能真正做到。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我们的人生无处不在的选择,只是很多时候面对困难、挫折我们选择安逸、选择了妥协、选择了逃避,选择了为自己寻求一个又一个借口!

      我想《朗读者》更多的意义不在于朗诵的文章,而在于他们选择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朗读者背后的故事,在于朗读者带来的情感,一股文化清流,清洗人的心灵,生命与自我的反思!

相关文章

  • 感怀于《朗读者》背后的故事

    第一期开始看《朗读者》是因为这个节目的初衷,朗读不是学生时代的事情,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专利,真正意义的朗读是一...

  • 爱情

    所有悲伤故事的结局就是你把我抛弃。 所有感怀情歌的背后都是你说不愿意。 所有奇妙爱情...

  • 怎样让人物用真挚的语气表达出自己的爱意

    无论你对《廊桥遗梦》持何种看法(一些读者喜欢,许多读者讨厌;就个人而言,我对这种感伤的爱情故事非常着迷),在弗朗西...

  • 听你读诗!

    诗歌有一种美,是来自诗词背后的故事,也许刚开始,一首诗并不能打动你,当你听到朗读者背后的故事时,也许会深深的爱上这...

  • 潘玉鹏:春天的绿袖子

    忧伤的音乐,总是让人感怀,那婉转的旋律,仿佛是在诉说那背后令人惋惜或是悲悯的故事。也许,在每个人的心底,总是埋藏...

  • 简海拾贝14

    故事就像读者的梦境,而读者读书时一定能做梦。 情节和结构能协助读者进入梦境,并让他们留在里头。 开头永远聚焦于故事...

  • 会是心灯吗?

    事实上,朗读者在心目中的印象是董卿在台上引领各界名流朗读书信时的岁月安好的模样。朗读者,朗读者背后的故事,以及那一...

  • 《第二次同学聚会感怀》

    《第二次同学聚会感怀》 相聚于仲秋,迎喜庆,惊鸿满街飞。 盏盏灯花絮,贺中秋,送来安鼓美。 首聚安达起,心欣朗,二...

  • 麦基课程笔记-代入感与戏剧张力

    莎士比亚从不会提及故事人物背后的动机,当你尝试解释人物的动机,你的读者就出戏了。你只要把人物展示出来,让读者自己去...

  • 章鱼小丸子羡慕蓝宝石

    看到时尚公号的文章,是关于首饰专题的,收集读者喜欢的首饰以及背后的故事。看到有些读者的首饰代表了和老公的爱,有些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怀于《朗读者》背后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ieg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