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开始看《朗读者》是因为这个节目的初衷,朗读不是学生时代的事情,不是某一部分人的专利,真正意义的朗读是一种文字的传达,是一种感情的倾诉,文字是无声的,但倾诉是有声的。作为一个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爱好者,一个不称职的中文系学生,去搜寻这些节目是因为喜欢,是因为想要输入,是因为想要看看与听听那些自己想要接触却接触不了的大千世界。
![](https://img.haomeiwen.com/i3397951/40ade5923bb8ea34.jpg)
看《朗读者》朗读者第一期感慨于濮存晰的经历,感动于无国界医生的勇敢,感谢柳传志的分享,羡慕殷洁和周小林多年不变的爱情,钦佩许渊冲的多年坚持,他们的遇见,奇妙的经历。看第二期被郑渊洁父与子之间无形承诺的感情牵绊所感动,被蒋雯丽作为艾滋病宣传大使对孩子的关爱的经历而吸引,被杨乃斌的母亲陶艳波那伟大无私的母爱所震撼,被乔榛在病魔面前的坚持和他妻子唐国妹无微不至的陪伴所鼓舞,他们的陪伴,温暖而又力量。在第三期,王千源分享了他作为演员表演的抉择,不因名利,不因金钱,只因喜爱;徐静蕾分享了对演员、事业的抉择,那段埋藏心间对奶奶的深爱;麦家分享了他年少的叛逆和叛逆的儿子的经历,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包容,他们的父与子的爱;理查德·西尔斯分享了他对汉字的热爱,倾其所有的汉字叔叔;他们的选择,坚定而不悔。
只是第三期有两份选择,却带给了我深深的震撼,一个因为惭愧,一个因为感动,在那一刻,为他们致以敬意,在那一刻,为他而泪落。一个是耶鲁村官秦玥飞的抉择,一个是红丝带校长郭小平的抉择,他们的选择不只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多的是带着一份挑战,带着一份责任,带着一份勇气,面对未知的不确定的未来,他们改变了一个村庄,一个群体的命运。
![](https://img.haomeiwen.com/i3397951/ade6e5661e16221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397951/d126ffc390413546.jpg)
秦玥飞,以全额奖学金考入了耶鲁大学,完成了经济学和政治学两个专业的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在众人羡慕的经历中他选择回归,不只是回国祖国,而且是回国农村,走上一条踏进基层的路,成为一名村官,在那些岁月里,他走进村庄,融入村民,四处奔波,为他们引进资金,建立项目,改善面貌,在那些时光里,他同志同道合者成立了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一群优秀的大学毕业声投身农村,倾注于公益事业。在万千选择中,他选择了脚踏泥泞、俯身躬行,在董卿问他日后的选择时,他说无论如何,他的生活会与农村有关,而这之间的考量是他在反思自己在第一村庄是大多以输血的方式,而不是造血的方式,造血才是改善农村的最终道路。
感动于他的选择,钦佩于他的坚持,同时为自己而感到惭愧,曾经的我和他拥有过一样的身份,大学生村官,在我的老家所在县城的一个村里,担任,然而那个时候一心想着在农村要做出点什么,要服务于基层的我在面对现实,面对困难,最终退却了,在两年后的时光里辞职去寻求另外的工作,想起那个时候面对村民的不解,村干部的不配合,家人的不理解,最后还是未能为那里做出一丁点贡献,虽然走访了每一家,针对每一家的情况做出了建议方案,但是最后却也未能实际解决他们的困难,而是在一次腿部神经损伤后选择了辞职。看到他的经历,想着在村官岗位付出的每一位,心声惭愧,我想这大概是我不愿意别人夸赞我是村官的潜在原因,因为在进入基层的两年里,我没有做出成绩,没有发挥这个岗位的力量......
![](https://img.haomeiwen.com/i3397951/36178a9bbb4bfd8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397951/d705f4f33e7e18ed.jpg)
郭小平,临汾红丝带学校校长,曾任临汾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但当他看到自己在的艾滋病去的病人们离去,看着这些遗留的小艾滋病患者,到达一定年龄,却无法进入学校,于是他买了课桌,小黑板,在医院里和同事开启了爱心小课堂,以满足孩子们读书、上学的愿望,后来学生越来越多,他索性辞职,申请开办了“红丝带学校”,为这些孩子重新建立了一个家,在这里他陪着那33个孩子一起生活,陪他们治疗、陪他们成长,让这些失去父母受到歧视的孩子们有了一个家,一个爸爸,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得到了一份关爱。爱心的付出,多年如一日,当郭校长说起不愿意上节目的原因,当孩子的视频声音出现在大屏幕上,当他说医院不缺他一个院长,家里不缺他这个家长,但这些孩子们需要时,当那群小朋友哭着跑上台抱着他时,那个时候泪崩,泪流不止。
作为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的校长,他十几年来把全部的爱都放在这些一出生就遭遇不幸的孩子们身上。他和这些孩子的故事让现场很多观众流下了眼泪,也让我们这些通过电视、手机观看者感动不已。他从医治人的身体到救助人的心灵,面对这以特殊的群体,做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多年的坚持,投入了无上的勇气和智慧和大爱。就像他所朗读的《如果》“更重要的是:孩子,你成为了真正顶天立地之人”这是他作为郭爸爸对33个孩子寄予的希望!面对他的付出与坚持,回想我们自己,面对这些群体时不说这么多年无悔的付出,就是把他们当作正常人的一样的相处,我们不一定都能真正做到。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最后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可能不在于我们的能力,而在于我们的选择,我们的人生无处不在的选择,只是很多时候面对困难、挫折我们选择安逸、选择了妥协、选择了逃避,选择了为自己寻求一个又一个借口!
我想《朗读者》更多的意义不在于朗诵的文章,而在于他们选择这篇文章的意义,在于朗读者背后的故事,在于朗读者带来的情感,一股文化清流,清洗人的心灵,生命与自我的反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