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权威”,孩子的“叛逆”,孰是孰非?

作者: 鬼马妞妈 | 来源:发表于2023-06-11 23:08 被阅读0次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只是经由你来到这个世界上。他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请你允许他拥有自己的想法,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中国家长“权威”式教育,让多少孩子喘不上气来?他们用身份去制约孩子的行为,用怀疑去打压孩子的自信,用责备去刺伤孩子的心灵。一边要接得住新时代对教育理念的重新洗牌,一边又躲不开传统观念下的“权威”式教育模式。作为父母,都还在两种教育形式中揣摩和总结,经验仍尚浅,又何来的“权威”运用在年幼无知的孩子身上呢?

    父母曾经也是孩子,也经历过父辈对自己的压制,不难想象,曾经的父母也是在所谓的“权威”式教育下长大的,难道他们没有抵触和反抗过吗?答案是肯定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叛逆的出现

    每一个孩子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都会经历不同的阶段。1岁之前经历胎儿和新生儿期,1-3岁经历幼儿期,6-12岁是学龄期,12-21岁称为青春期,叛逆就从这个时期开始。

    细想一下,真的有所谓的“叛逆期”吗?叛逆只在12岁之后发生吗?根据近年很多研究儿童心理学的专家报告指出,叛逆在2岁就已经开始。

    大多数父母露出惊讶的表情,在他们的概念里,一个还不会表达自己的幼儿,如何产生叛逆的心理?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知道叛逆是什么?它来自哪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叛逆是什么

    “叛逆”是一种反叛的思想,它表现在,违背了正常规律,思想和行为,甚至他人本意,而作出出乎意料之外的事。在儿童教育体系里出现这个词,一定是具备了与孩子形成了对立的思想,才能称之为叛逆。那么,这个对立的思想是什么呢?不言而喻,当然是以“父母身份”为标准形成的判断。概念里违背的思想,行为和本意的对象就是父母。

    为什么父母不能被违背?谁又规定了违背父母的人就是错的人?难道父母是不会犯错的人吗?这些问题,谁来向孩子回答?当曾经的孩子一夜之间成为了父母,他们好像自动拥有了神一般的存在感,可以用上帝的视角去俯视自己孩子的一切言行,对错由他们来决定,他们就是“权威”,他们就不能被反对,到底是谁赋予了“父母”这样的权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叛逆的表现

    当父母感到自己的孩子正在“叛逆”,也就说明了孩子拥有了“长大了”的心理。他们通过“唱反调”来表现自己,试图用“求异思维”改变父母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内心“秩序”,不再轻易按照父母说的话去做,对父母的“唠叨”表现厌恶,对异类的观点表示欣赏。

    越是标榜“优秀”的人或者事物,“叛逆”者越是从心里给予强烈的质疑和否定。他们不再围绕别人打转,而是以“自己”为世界的中心,一旦决定了要去做某一件事,不管在别人眼里是对是错,都不会轻易改变决定,越是不赞成他们去做的事情,他们越要表现得非常有“主见”。

    脾气暴躁,做事拖延,不愿意和父母沟通,认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存在,“叛逆者”的内心“秩序”把自己拉进了一个“黑洞”里,执念会让这群“叛逆”的孩子走向错误的极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权威”来得容易,“叛逆”回应得迅速

    网上曾经有一句话非常的火,它这样说道:“世界上有一种职位是不用任何考试就能持证上岗的,它就是父母。”听上去很自豪,实际上很讽刺,它意味着无论这个人会不会,能不能,只要条件满足,就可以直接站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在“新职位”的经验缺乏下,如果“父母”不学习,不上进,不反思,不进步,在欠缺责任感的基础上,浑浑噩噩,恍恍惚惚的接下这个重任,无疑是给自己的孩子埋下了一颗微型炸弹。假若这个家庭能够稳定发展,还能来个心安,要是全程火力十足,收获的不是胜利,很可能是不可逆转的灾难。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利用好“权威”,引导好“叛逆”,各自欢喜

    父母小看了孩子大脑的发育速度,当他们从一个新的环境摸索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时,开心的,舒适的,欢畅的,放松的......这些信息统统会被大脑接收到。大脑会根据信息匹配出一个秩序区域,开启自我保护的意识,一旦有人恶意触碰到这个地方,孩子就会本能地给出防御行为,他们会通过语言,行动或是各种态度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成年人眼里的“叛逆”。

    世上没有绝对错误的选择(违法违纪除外),权威也好,叛逆也罢,只要合理利用,正确引导,大家都能在各自的“领域”里活出自己的精彩。父母的“权威”不是用来让孩子绝对的服从自己,没有任何一个父母可以拍着胸脯说自己是绝对正确的,所以,大可不必硬刚在无谓的“权威”里自说自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父母表现“权威”最好的目的,是在告诉自己的孩子人生在世,有可为,亦有可不为,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想被人小瞧,就得拿出真本事,徒有其表,败絮其中,最后成为笑话的还是自己。

    叛逆如果躲不过,那就当作自己正在长大的标志也挺好。长大的孩子更会懂得现实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如果不想自己成为其中的“牺牲品”,那就趁着这个有主见的“叛逆期”,赶紧多读书,多运动,多走走,多看看,感受其他人错过的美好,收获其他人错失的热情。当孩子用自己的思维,积极认真的对待生活,他们看待世界的角度也会更加开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注自己,强大内核

    权威不是让父母为所欲为,叛逆也不是让孩子随心所欲。任何选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一面,假若父母和孩子都向往美好,那又怎么甘心弃积极于不顾呢!

    “权威”式教育看上去很有力量,但是大多数的内核是空心的,因为空,才会把伪“权威”罩在头上体现出自己的强大。父母真正有效陪伴孩子的时间其实并不多,短短十年就会慢慢从孩子的世界里退去。作为父母,给予孩子最好的爱,应该是充实自己空洞的心,让自己拥有真正强而有力的内核。抛开头顶上的“枷锁”,成为名副其实,有力量,会发光的父母,谁都喜欢跟着光走,孩子也一样。

    纪伯伦说你可以给予孩子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孩子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弓守望着未来路上的箭靶,你用尽力气将自己拉开,让箭射得又快又远,怀着快乐的心情,让爱一路飞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的“权威”,孩子的“叛逆”,孰是孰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jxe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