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孩子开始英语启蒙了,所以最近有机会看了两本安妮微笑的书,一本是与英语启蒙有关,另一本则是作者在加拿大生活时看到,听到,感受到的北美的教育----《出国,不出国》。其中一篇关于孩子学校运动会的内容,让我感触颇深。
首先请读者们脑补一下我们学生时代的运动会。
运动会前几周老师拿来个单子,学生们选择自己擅长的进行报名。然后就是体育课上或者平时班主任带着学生练习走方队。因为这是开幕式上必须要有的一个环节。
走完方队,就是领导讲话,裁判员发言,学生代表发言一类的。
运动会正式开始后就是各项运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初赛,决赛,最后评定名次,颁发奖状。
这期间还一直有广播在不停的播报比赛进程以及宣读学生来稿。
比赛通常是两种项目,个人赛和团体赛。先进行个人赛,最后是紧张激烈的团体赛,例如接力赛或者是拔河比赛。个人赛居多,而且都是冠以哪个年级哪个班级。
在我的印象中,运动会不就应该是这样的嘛!
但是在我看完北美的xx 学校的运动会后,着实刷新了我的认知。
这是一场没有个人项目的运动会,也就是说这里进行的全部都是团队游戏。而且不是按年级,更不是按班级。
从学前班到六年级所有学生都要参赛,学校统一将学生分为四个大组,红、黄、蓝、绿。
比赛当天学生只要穿着红色的衣物来就行。例如红队的学生,可以穿上红色的上衣,或者红裤子,或者红色体恤。实在没有红色的衣物,粉红色也行。没有人会因为你没穿对衣服而批评你。
每一种颜色的大组又按照年级各一个人的形式组成一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各个项目中都比赛一次后,再综合大组的成绩,最后评出名次。
比赛项目以趣味性为主,同时兼顾竞技性。这里没有我们熟悉的跑步,跳高,跳远等竞技项目,整个比赛下来就像是个联欢会。
例如跳绳画画:每人跳6下,然后用画笔在画纸上画一笔这样接力,最终把画完成;
把椅子倒过来,在指定位置往椅子腿上扔套圈。套入近处的腿得一分,远处的得两分。最后全队计分。
用自己队的颜色的沙包玩各种游戏,比如接力赛跑。
每个颜色的队伍排成一排传递装满水的杯子,通过上百人的传递后把水倒入一个桶中。一杯一杯连续不停,最后看谁的桶先满。
等等。
考虑到每个队都是不同年龄的孩子,比赛项目也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各有要求。
比如有一个项目:拿一块海绵从一个桶里面沾上水,然后跑到另外一个地方,把海绵里的水再挤到一个长柱形的容器里。四年级以下的可以随便挤,只要能挤进去就行。四年级以上的要求背对着挤,难度更高。
有意思的是所有比赛项目都是在高年级的学生组织,监督,指导下完成的。老师只是辅助角色。
比赛中大孩子指导小孩子,为其呐喊助威。这也将是评分标准之一。
更有趣的是运动会不仅仅是在校学生参加,还请家长和家里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参加。他们给这些小孩子专门设计了游戏项目,还有茶点。比赛后无论成绩如何,每个人都有奖品。简直不要太好。
活动最后邀请家长和孩子们一起拔河。家长的参与将比赛推向高潮,就这样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了整个活动。
不得不感叹: 运动会也可以这么有花样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