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6日,星期一,晴好
俗话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方式”。突入如其来的一场“疫情”战,让2020年的寒假变得格外的漫长。
虽然停学了但却不停课,2月17日线上教学模式正式开启。
繁忙的早晨
每天早上6点半准时叫史馨怡起床,6点50打健康卡、早读签到。7点准时开始早读。当她开始早读时我一边监督她读书,一边给她准备早餐。每天要给她准备不同的早餐,来保证足够的营养。
吃过早餐后,史馨怡负责洗碗,刷锅。刚开始让她洗碗时,她告诉我:要上课,没时间。我告诉她做家务是一个人的基本生存本能,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开启一天学习模式
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和她一起学习,每天我都要和她进行交流,询问她所学内容,督促她完成各项作业。
她有进步我会亳不吝啬的给出我的赞赏,“孩子,你是很棒的,只要努力,你一定会成功的,只要细心你的成绩比现在会更好。”
对于每次周清,我总要对她进行监督。有时她会对我说:“妈妈,你能保证别人都会不抄吗?”我回答她:“我不能保证别人,我只要保证你的成绩是真实的,考试对我们来说不是最终目的,它只是检测一下这段时间对于学习内容我们掌握了多少,还有多少没掌握,我们要总结不足,及时弥补,免得越丢越多,到时候都不知从何处下手去弥补自己的不足。”
对于她的错题,我和她一起分析,找出错误原因。根据每次测试结果,分析知识的薄弱环节,梳理知识点,加深印象,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不要出现类似的错误。
每天周而复始的做这些事,从刚开始的不适应,不习惯到现在的习以为常,觉得这种方式蛮和谐的。我们俩个人现在是平等地位,她告诉我:“妈妈,这段时间我觉得我比小铃铛(我家二宝)幸福多了,现在天天陪着我,不再像以前那样动不动吵我了,你的脾气好多了。”听女儿说这句话,我自己觉得挺惭愧的,尤其是有了二宝后,将更多的时间给了小家伙,对馨怡学习,生活关注的更少了。
回想上小学的时光,每天我都会陪她一起写作业,一起散步,一起阅读。上初中了我对她的耐心少了,觉得她长大了,可细想起来毕竟还是个孩子,还是需要大人们的关心和关注。
通过这段时间陪读式的陪伴,发现以前对孩子的关注少了点,十三四岁正是青春萌动期,不但要关心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后,我要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给我的大宝贝。希望孩子在学习上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快乐的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愿我们家校携手,为孩子美好的未来共同努力。加油!!!
这是我同事根据老师要求写的陪伴文字。
同事的文字很朴实。原来是让我做修改的,通读全文之后,感觉自己的修改会让文字失去应有的灵魂。
她的孩子刚上初中。课程突然增多,陌生的老师与同学,青春期的懵懂变化,都让孩子对生活充满了困惑。
疫情的突然爆发,让家人多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家长首先要有耐心,才能让孩子浮躁的心沉淀下来。网课的学习,也让父母从家长模式走到了老师模式,同事一边学习一边辅导,她不是简单的根据答案去指导,而且根据孩子的情况有的放矢。
看了同事的文章,才明白什么样的父母成就什么样的孩子。我们只有做好正确的陪伴方式,才能让孩子在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的成长。感恩同事,感恩天下的父母,感恩所有的陪伴。一路呵护,一路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