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063539/db756f3cfd3cecc1.jpg)
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的书。说实话,看第一遍的时候,我都是蒙的,完全分不清主次和作者的脉络,甚至看到那些哲学家对于人类思维、灵魂、本源等问题的来源分析,绝对让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但是迫于交作业的压力,我坚持读完了,为了完成思考作业我又坚持再读了第二遍。
不过当我读到第二遍的时候,我猛然的发现,原来所谓的哲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思考方式或者提问方式。而作者竟然通过哲学的主动脉写到了包括历史、政治、经济、人文等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间接的引导我,延伸出去阅读很多很多书。作者似乎在为我开启一扇扇门,置于门里面的内容,还需要我自己再去研习。
比如当我看到闪族文化和印欧文化那一段文字的时候,我发现我对《圣经》又有了新的认识,原来脑中的疑虑也一一解开了,不像姐妹们告诉我的那样,有些问题有全新的解释,可能让普通人更能接受的解释。当然随之而来的又是很多疑问。(疑问都在作业里了)
比如谈到保罗时,原来也有读过福音书,传道经常会说保罗是很重要的人物,重要在哪里并没有太多解释。我常常会困惑,我相信有很多人也会困惑。可是这本书告诉我了保罗为何对基督教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看完那章,我一拍脑袋,长叹一声:哦……原来是这样啊!
比如当我读到文艺复兴圣彼得大教堂的时候,我又重新翻阅了建筑史,了解建筑的特征,还有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等优秀的设计师为他进行了怎样的设计。这个工程居然前后持续了近1000多年,跨越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身上自然藏着这两个时期最重要特征,不愧为建筑史的重头戏。
经此,我不由得感叹,原来历史应该这么学才有意思,建筑史应该这么看才震撼,艺术史这么研究才有价值呢。
还有一点,也是我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现在的我特别喜欢问“为什么”?
看完以后,对自己所在的这个世界、对自己、对地球、对宇宙、对时间都充满了好奇,我有时候会觉得:我会不会就是席德或者苏菲呢?我也是某一个人的灵所创造出来的吗?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席德也是乔斯坦的灵中的人物啊!
以上只是我个人浅显的读后感,还需要日后再仔细的研读,我也相信在反复的阅读中,能逐步深入的体会到更多的含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