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都能被家里的一堆“垃圾”绊倒!
洗手间里,还挂着那条用了好几年的毛巾,边缘已经破烂不堪了。
“爸,不是跟你说了很多次了吗?毛巾用久了会滋生细菌的,怎么还不换?”
我悄悄地把旧毛巾塞到了垃圾桶里,取了条新毛巾换上。第二天一早,又发现那条旧毛巾被挂回了原来的地方。
“旧毛巾用着舒服,再说就算它擦不了脸也可以当抹布使,你这娃,光知道浪费。”
换条毛巾,难道就这么难吗?
衣柜里,塞满了各种各样的衣服。
“这件棉衣是我怀你的时候穿的;那条裤子是98年在兴平做的,距离现在也快二十年了;还有这件西服,这年代可久了,当时西服刚出现的时候让裁缝做的,都快三十年了;还有我身上这件,你还记得不?这是10年冬天和你一起在商场买的......”
妈妈得意地介绍着柜子里的衣物,这些仿佛都是她的宝贝。看着眼前一件件古董式的衣服,我晕!
“妈,你咋还不把这些破烂仍了呢,几十年前的东西太旧了,给你买新的。”
“这些衣服都好好的干嘛要扔啊?你瞧以前这衣服就是结实耐穿,哪像你买的那些,整天不是这儿破个洞就是那儿戳个窟窿,没过两天就烂了,糟蹋钱。”
拜托,人家那是时尚好不?
看着妈妈的衣服过于寒酸,想要带她去商场买衣服,怎么说都不愿意去。最后,只好以给我买衣服请她帮忙参谋为由,才请的动她。
商场里看到几件很适合她的衣服,兴冲冲地想让她试穿,她没拿起衣服,而是先看起了标签。
“这衣服要一百多呢,我不试,太贵了。”
“你先试试合不合适,买不买再说,不试怎么知道自己适合穿什么衣服呢?”
“我不试,快给你看衣服,我衣服多着呢,不买!”
在商场里,非百元以下商品一概不看,好不容易碰见个百元以下的打折衣服,又嫌弃质量不好。逛完整个商场,一无所获!
其实,衣服太贵或者是质量太差,都不过是一个个借口罢了。
父母很节俭,平时的日常用品都会挑打折的买;在菜市场跟卖菜的斤斤计较大半天,只为能便宜5毛钱;饭菜合不合口不重要,只要能吃饱就行;衣服破了缝补一下再继续穿;电话才打了两分钟就开始担心话费太贵;家里想添置一件家具都会犹犹豫豫大半年,不到非买不可的时候绝不下手......
每次跟他们强调生活品质的时候,总会遭到反驳:那谁谁谁不也***吗?他不活得好好的吗?
每次回家给他们带点儿好吃的,又免不了一阵说教。
“看你又大手大脚的,我们在家有的吃,不要把钱糟蹋在这上面。”
等到我下次回家的时候,上次买的吃的还还原封不动地摆在那里。
他们说自己舍不得吃,留着等我回来吃。我一看,已过期!
小时候,不好好吃饭,每次吃饭都是戳几筷子就不想吃了。
“这么好的饭菜都不好好吃,现在家里就你一个,把什么好吃的都给你。我小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吃饭都得抢着,晚了就吃不上了。一块馍馍,这个咬一口,那个咬一口,到跟前就没有了。”
也难怪,他们都是60后,在那个年代里,解决温饱就是最重要的事情。
吃饭要粮票、油票、做衣服要布票......所有的东西都是稀缺的、限量的,节俭的习惯已经融入了他们的骨髓。
万般皆下品,唯有便宜好
情愿省钱买个质量差的回来修修补补,也不愿意多掏点儿钱买个质量好的省省心。在他们那个年代里,所有的东西都是可以修补的,一件东西可以用好多年。用久了,甚至都有了感情,再也不舍得扔掉了。他们总是会很多巧妙的方法,能够让破烂不堪的东西“起死回生”。
所以,在“多掏点儿钱”和“多费点儿时间”之间权衡,他们宁愿选择后者。
舍不得,就是舍不得
一件新东西买回来先珍藏一段时间。妈妈有两件衣服是“出门专用服”,平时在家绝不舍得穿,除非是需要随礼的场合才会穿一会儿,穿完之后一定整整齐齐地叠放起来,等到下次需要的时候再穿。也有新买的衣服拿回来一直压箱底,过了好久才拿出来穿,却发现买错号了,大得离奇。早已过了退换期,又舍不得扔,只好自己用缝纫机把它改做一下。要是没这手艺可咋整呢?
生活品质我不懂,省钱才是硬道理
或许是过了太多的苦日子,即使现在生活有所改善也时常有种还没脱贫的感觉。
衣不求好,保暖就行;饭不求香,管饱就好;剩菜舍不得扔;小病舍不得医;就连看电视开灯都觉得是极大地浪费......
生活品质下降,从短期看来,这种做法并没有什么影响,还能省钱;但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又有什么好处呢?
父母活了这么多年从没吃过日式料理,上次硬是拉他们一起吃了顿日式料理。吃饭时,他们一个劲儿说我乱花钱,我都有点儿后悔,本想给他们一份快乐,却把快乐熬成了不快。
回到家里,我在门外听到了父母的对话:
“日式料理还真得挺好吃,咱以前都没吃过,多亏女儿带咱们去吃,不然可能这辈子都想不到要去吃那个。”
我瞬间明白了一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