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还没步入家庭的女儿来谈谈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恐婚?事业?女性歧视?无力无奈?总之内心五味杂陈。
一个平常的夜晚,躺在床上打开视频软件,这部电影是我早在豆瓣里就加入看单了的,但一直没有找到机会静下来慢慢看。
起初看前十分钟的时候,感觉很平淡,很生活的电影。
但平淡之处无不显露出现实,平常之处又表现着无奈。
01
电影的开头,智英顶着一张苍白憔悴的脸,家居随意的服饰,随意绑起来的头发,不施粉黛一看就无心修饰的面庞,她的眼睛红红的,似乎是一直在半夜被孩子的哭声吵醒起来喂食的妈妈。
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每天在家照顾自己两三岁的女儿,洗衣做饭,换纸尿裤,整理女儿的玩具,帮女儿洗澡,洗绘画墙,还随时准备哄会哭的女儿,猜她为什么会哭,是饿了,无聊了,冷了,热了,尿裤子了?抚慰安慰女儿,给她安全感。
讲实话,我真的很讨厌小孩子的哭声的, 有的时候你不知道他为什么哭,他们又无法表达出来,我总觉得孩子的哭声莫名地给人一种焦躁感,随时把你的情绪拉向最低点。
把生活重心全都放在家庭的妈妈,该得多强大,我想不知道多少个瞬间,她们是临近奔溃的吧,然后还要努力把自己从崩溃的边缘拉回来。
在和好友聊天时,被问到,为什么你瘦了这么多,憔悴了这么多,一下子老了十岁,而你丈夫依然年轻活力?
现实不是大多如此吗?女人在家照顾孩子,打理着家里的一切大小琐事,一年的光阴里就衰老了十岁,而丈夫可能依旧满面春光,成熟魅力。
他们总认为:「我在外面赚钱养家,承受的职场压力和家庭压力已经不小了,我很不容易。你们不赚钱,在家做做家务,带带孩子不就是很舒服的事情吗?为什么还要抱怨,还要喊累?」
电影中的男主不是这个样子,他体贴,善解人意,知道体谅妻子,已经好过了现实中的一大半老公,却又很软弱让人感觉无力无奈
因为妻子患抑郁症而担心的丈夫
同时,和现实生活中的“爸爸”,“丈夫”一样认为,带孩子是个“简单的事”,在家带孩子是在“休息”。但是,换他们自己去做那些琐碎的事情的时候,他们才发现没那么简单,却从不肯换位思考去为妻子分担。
“带孩子从来不是在休息”。
02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而婚姻,却硬生生地把两个人的事变成了两个家庭的事。
婚姻之后的家庭问题,永远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大家却又在说:“都是这么过来的”。
好像都是这么过来的就是没有问题了?你不能很好的解决和承受,就是你的问题了。
智英不仅是一个贤惠的好妻子,还是一个懂事的好媳妇。
她尽量满足婆婆的一切要求和吩咐,从来不去顶撞和抱怨。
婆婆送一件赠品围裙,都能让她开心得不行,当得知智英生病了,婆婆为了让媳妇好好地在家照顾孙女,而不去给自己的儿子添麻烦的时候,给智英寄的补药,更让智英受宠若惊,开心得不行,对婆婆没有任何防备的说:我吃了药会好好上班的。
而不知,婆婆送围裙,给药也好,从来都不是真正关心这个儿媳,而是把他当成这个家庭的一个免费劳动力,一个可以无条件给他的儿子温暖和帮助的人。
但是,这个女孩,也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她也是别人的女儿啊,她也有梦想,她也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啊。
是“妻子”“妈妈”“儿媳”,却从来都不是自己。
懂事的儿媳,却不是总能遇到体贴善良的婆婆。
婆婆看到自己的女儿在婆家被使唤,于是开始心安理得地使唤,压榨自己媳妇,这样的恶性循环的隐性社会伦理观真的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人心本都是肉长的,在家被父母疼爱着呵护着精心培养着的孩子,为什么结婚之后去了另外一个家庭就要做牛做马,忍气吞声,小心翼翼,付出牺牲呢?
智英因为抑郁有时候会变成长辈,说一些外人看来莫名其妙的话
这也是大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找到一个条件好,至少也要门当户对的家庭的原因吧,毕竟天底下的父母大多良苦用心。
大概率而言,穷人多恶,因为经济上的拮据而变得自私,狭隘。并且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缺钱引起的。
是的,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而婚姻,从来不是有爱情就够了。
爱情不能保证你在被婆婆欺负,压榨的时候不委屈,不能保证你不用放弃自己的梦想和事业成为麻木的家庭妇女。
03
不仅是家庭,这个社会也从来没有对女性友善过。
女孩不读书不接受教育,于是别人可以嫌弃没文化没思想。
女孩读了书,有了知识思想,于是想去社会上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番天底,凭借自己的能力得到和男性同样的社会资源和社会认可,别人却笑:「你不不是还得结婚生子,在家带娃吗?这么努力干嘛,何必和男人抢饭碗?」
甚至会说,你没有带好孩子,你再如何事业成功都是失败的。
仿佛成立了家庭生了孩子,所有的女性只能拥有“母亲”这一个角色。
当家庭主妇会被蔑视,当高知识分子会被说大龄剩女,当职业女性会被说像男人,“女强人”。
女性从来都是自己在社会上艰难的找寻出路,找工作时会有性别歧视,许多行业同等情况下,总是会优先录用男性,这个潜规则没有明示并不代表不在。
找到了工作之后,晋升也会受到限制,能力太强,还会被恶意讽刺。
女性,从小时候就要明白如何去保护自己,“裙子不能太短,不能笑的那么好看”,被骚扰恐吓了却还被指责裙子太短?
明明是受伤害的一方却被说是原罪,就好像一朵花长得很好看,于是你摘了那朵花,还说:“都怪你长得太好看了,这下死了吧?” 让你开的那么好看,丑一点不好吗?不觉得很可笑吗?
这样的潜意识伤害却很可能来自于我们的父亲,我们的家人,我们想要寻求保护的人,他们却反过来给了我们无形的精神伤害。
很无奈,世界是这么样子没错,即使是对孩子说这样的话,难道不应该是先去阐清原委,再说明处于保护孩子的角度,才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避免被伤害吗?
“只知道教育自己的女儿不去穿短裙”,却从来没有“教育自己的儿子不要伤害别人”。
永远都是对男性宽容,而对女性苛刻到滑稽可笑。
包括在公司女厕里装针孔摄像头然后到处在男职员群里穿小视频的行为。
即使法律有,但这个社会,女性从来都没有让女性受到平等的对待过。
04
真的是一部很现实的电影,观众唏嘘:明明丈夫这么体贴了,女主的妈妈也这么疼爱她,婆婆无非让她做了一些家务琐事,而她的父亲虽然有点重男轻女,但还是很爱她,虽然让她不要“对别人笑,裙子要长一点”,也是在保护她,只是没有记住她爱吃的食物而已。女主是不是太“玻璃心“?
就好像开头的对白,丈夫询问妻子手腕的伤怎么样了?妻子提到医生说,“现在做饭都是电饭煲在做,洗衣服也有洗衣机,为什么手腕还会受伤呢?”
”怎么会有责怪病人为什么生病的医生呢?“
觉得女主玻璃心,承受能力大的人不也是如此吗?
从没有感同深受,却责怪病人为什么生病?即使受过相同的待遇,也不一定有过相同的感受,所以人永远是无法感同身受的。
就好比那些轻生的人,总有人在他们死后感叹到:为什么就因为这点小事就可以随意结束生命呢?
人类最擅长的事就是随意的评价,指责别人。却不知道这种评价其实也可能会给别人带来很深的伤害。
自己的承受能力强,也不是去责怪不理解他人承受能力弱的理由,并且每个人感受喜怒哀乐生活观念人生态度本身就是不一样的,当然面对同一件事的感受程度和反应也是不同的。
而这种不解,讽刺别人承受能力差的行为和拿些怪女孩子裙子短的行为又有何异呢?
不去怪那些重男轻女的父亲,去怪自私刻薄的婆婆,去怪软弱无力的丈夫,而怪没有能力承受这些的女主。
到底是这种思想太顽固,连我们自己在内的广大女性都已经深受毒害,对这些习以为常,而从来没有想过去改变和反抗。
就连女主自己生病了,都在怪是自己不好,怪自己没有能力。
——“别人都好好地应付着,为什么唯独我一团糟,是我不好。”
这到底是女性的悲哀。
女人都无法理解并且爱护尊重女人,又如何想去改变男人?
女人何必难为女人。
这部电影真的太沉重。
近两年,也有人开始反对女权,女性从来要的只是一个平等而已,却那么难。
而如果女性对自己的遭遇都身在其中而不自知,更谈不上反抗,那又如何拯救这一个性别带来的悲哀和伤害,感谢那些敢于为女性发声的一切事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