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3:L1个人战略全景图
一、1个公式,7个部分
成果=战略*执行,战略负责制定方向,而执行负责把这个方向给落实。如果说战略是“1”的话,那么执行就是后面的“0”。有战略没有执行,永远是一个“1”,而有执行没有好的战略,那永远可能就是“0”。战略是选择如何做正确的事,执行则是如何正确的做事情。


战略的部分包括四个要素:
从上往下分别是视野、方向、对标、破局点;执行分成三个部分:目标、资源策略、结果。
要素一:视野
做战略,最关键就是要提高自己的视野。
前几天,周鸿祎的朋友圈发了一句话:“站在现在看过去是容易的,站在现在看现在是容易的,站在现在看未来是难的。”
战略就是要站在现在看未来。
如果自己看不到,就要和那些看到的、站在事件源头的人一起并肩的往前看。你要先走到时间的源头,跟那些站在未来第一线的人,并肩的一起往前看。
不看世界,哪里有世界观呢?很多人会出国看行业,很多人会加入MBA、EMBA这样的圈子,本质来说都是站到时间源头,跟最顶级的人一起看世界,视野联机。
要素二:方向
当你看到世界后,你会发现一些趋势是上升的,有些趋势下降的,有些东西增长快,有些东西增长慢。这是第二个选择,叫方向的选择。
你要选择哪些跟时间为朋友,而不是为敌人的方向。你要选择那些越来越大的增量,而不是哪些增长放缓的增量。
即使是同一个时代的大潮,也有不同的玩家用不同的姿势去冲这个浪头。有专家、企业家、管理者、平衡者、观察者,那你自己的路径是怎样?
要素三:对标
在这一群时代的冲浪人中间,你应该可以看到自己的对标。这也就是我们项目二的任务,叫做名人对标。认真研究这个赛道的第一第二名,从他们身上你可以学到很多好的技术和技巧。这是站库尔德第三部分,叫对标。
要素四:破局点
研究对标的时候,我们不是研究所有路径,而是抓住拐点,或者说破局点。因为他的破局点,很有可能也是你的破局点。
任何一场战争,都有一个关键得拐点,叫做胜负手。二战的关键拐点就是诺马蒂登陆,在那之后整个战局就改变了。正如二战,每一场战争都有一个诺曼底登陆。科幻作家刘慈欣写的著名小说三体里讲:一群远在几光年外的外星人,想坐飞船移民到地球。但他们飞过来至少要几百年。外星人很害怕人类在这段时间,技术突然地爆炸,可以抵抗他们。外星人的什么东西是胜负手呢》?他们向地球送过来一粒,可以被他们实时操控的智能粒子。这个粒子飞到地球只干一件事,就是干扰所有的核加速器。让人类永远没办法利用核能,人类的技术就是被封锁了。你看着就是一个胜负手。任何一场战争、战役、战斗中间,都有一个关键的逆转点。这就是我们要做朕略要聚焦的那个点,也是接下来去做执行的时候应该全力以赴突破的那个点。颇具点是整个七部中间的第四步,也是腰部,腰部的连接点是最重要的。
要素五:目标
想清楚这个破局点,接下来开始制定可行的目标,目标要符合SMART法则。
要素六:资源
接下来是资源和策略层,围绕这个目标去组织自己的注意力、时间、财务和人际资源。根据河西侧资源,我们去调整自己的策略。
要素七:结果
反复地盯结果、KPI、绩效、进度。以上就是战略的清河步骤。‘我们现在重新回到顶端,一步一步的再走一遍。
第一个是扩大视野,站到时间的源头,看到那些未来的趋势和方向,这个叫做盯需求、做稀缺。然后认真研究第一、第二名,不要去想方案,要去组合和整合方案,结合自己的情况找到破局点。
以上几个部分就是关于战略的部分。
然后确定目标、盘点资源、制定策略,不断盯结果和复盘,是关于战术的部分。
这里面所有的箭头几乎都是自上而下的。只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在破局点和目标中间,是一个往返的箭头。向下的箭头告诉你,破局点在每个阶段都会不同。所以在每个阶段应该设置不同的目标。向上的角度告诉你,根据目标的执行和推进情况,你会进一步的了解真实的资源和策略,同时会调整破局点。
二、战略和战术之间,是来回往返调整的
上周的对标项目,很多人研究罗振宇老师的发展路径。罗胖是我进入知识付费圈的贵人。因为《超级个体》专栏,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罗胖展开略的第一个阶段,就是看到了自媒体的兴起。在这个趋势上,他想明白了自媒体的第一个破局点——要有足够多的流量。
第一个重要的策略,就是去各大平台卡位拦截流量。《罗辑思维》节目非常巧妙,优酷是流量平台的时候,他就上优酷,是一个视频。一般人做视频,会做得越来越炫、越重,但他就一直在那讲东西。这样,同样的内容就可以分发到喜马拉雅,在两个平台卡流量。后来微信出现了,他又做了每天60秒的音频,把自己IP化的声音,通过微信最大化释放。再到后面,papi酱这样的网红成为流量口,他又开始跟papi酱合作。
以上所有内容,都是由战略指导战术的打法。
一场一场仗打下来,罗胖从结果反推出来几个认知:
信息越来愈多,越来越碎片化,人们从信息多转到了信息好。这样的信息,从结果端往上传,让他们看到了一个事实:知识收费垂直化的阶段即将来临。
这时候破局点变成:如何提供更加高价值、更加不同垂直赛道的内容。
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一个平台,让各个垂直赛道的最优秀的老师来讲,同时收到钱,这就是得到APP。
后来,专栏占领了所有的时间战场,大家会从“知道”走向“做到”,这就出现了得到大学,以及我们PBL这种,深度帮人做到的项目。
战略和执行,一定是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来回反复作用的过程。
以上我们讲了三层的东西:成果=战略*执行、制定战略的七要素,战略和战术的交互调整。
这就是个人战略的全景图。
三、95%的人都会犯的三个问题
1.问题一:只有战术,没有战略
比如每年坚持读完x本书,打x次卡、发表x篇文章,这些全是战术。但我们很少拔高自己,问一些问题:
除了这些读书和打卡,世界正在发生什么?我学这些东西是增量还是存量?是与时间为友还是为敌?到底谁是领域里第一第二的高手,高手真的是这么学的吗?不要战术勤奋,战略懒惰。
2.问题二:更糟糕的是,把战术当成战略
如果说前面这种情况你还有机会反省,第二种情况你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方式来反省,因为你觉得这就是战略。
比如你为一个人,你的目标是什么?他回答成长、学习。比如说最近英语大家都在学,那我也得学。你真的去问他说,你学英语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跟谁交流,看懂什么内容和素材,他都说不上来。他本身就把学英语当成了一种战略。
讲实话,这种人的战略其实很简单,就是别落下。而别落下的战略,永远不可能让你成为真正优秀的人。
每天做三件事,打卡一百天,这不叫做战略。听完是个专栏,这也不叫是战略。战略,要回答的是:未来有什么?我选择什么方向?这个方向上的高手是怎么玩的?我今天要玩什么呢?
3.问题三:只有战略没有战术
你问他,未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内容他准备的很好,到处跟人讲:我觉得未来是一盒智能时代,人们需要联机学习。我觉得每个人都需要提高认知,我要在这趋势中间成为怎样的人。。。
但是我真的要问他,上周你花在智能时代、联机学习、全球化英语、真正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是什么?你会发现,基本上他美欧花时间,这就是有战略却没战术的人。对于这样的人来说,一百分的战略乘以零的执行还是零。有战术没战略,把战术当战略,有战略没战术,这是我们常人常常犯的关于战术和战略的坑。
最后总结一下:
成果由战略和执行构成,视野、方向、对标和破局点构成了战略。如果你还记得世界的三层幕布法则,这四个部分都在第一层幕布的后边。目标、资源策略、结果古城了战术。目标、资源策略、结果构成了战术。目标和策略资源都在第二层幕布,而结果则在第一层幕布,被所有人看到。天天谈战略而不去真实做事情的人,容易收不到现实世界的反馈,被所有人所可到。天天沉浸于执行,没有停下来思考自己战略的人,则容易忙忙碌碌,一无所成。
最好的关于战略的状态莫非于“顶天立地”!顶天,就是你站在一个最高的视野看问题,跟最聪明的人大脑联机,找方向定对标。立地,是指你的脚是站在地上的,你是接地气的,你是根据自己所在的方位一步步地往前挪。希望你成为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