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生的驱动力

人生的驱动力

作者: 雕兄_KYP | 来源:发表于2018-06-06 22:49 被阅读27次

    很久没有写这种感觉大大的题目了,在看生理学的内容,提到了“电-化学驱动力”,加上最近刚刚读完一本书《自卑与超越》,就有了写写的冲动。

    我们会偶尔思考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具有普遍性的答案就是,人生没有意义,但是我们要创造一个意义。但是接下来的问题是,我们创造意义的动力来自哪里?我想,这本《自卑与超越》就解答了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看看,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给出的“自卑”与“超越”的定义。

    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

    这里阿德勒给出的“自卑情结”的定义,其实与“自卑”可以看做相同。这个定义很简洁,却很深刻地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结的普遍性。

    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更优秀,让自己过更好的生活。如果我们勇往直前,便能通过直接、实际的方法改变我们的生活,逐渐摆脱自卑感。没有人能一生被自卑感折磨,人们可以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来释放自卑感。

    关于“超越”呢,其实阿德勒又给“优越感”下了一个定义

    人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它取决于人们赋予生命的意义。这种意义不单单是浮于表面,而是体现在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模式上,它像一个独特的生命基调贯穿人的一生,然而,从一个人的行为表现里我们并没有找到明确的目标,我们只能通过他的行为举止来推测。

    其次,一个人的意义确定是逐渐完成的。

    生命的意义是在我们四五岁的时候开始建立的,这并不是通过数学精确计算出来的,而是在黑暗中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像盲人摸象一样,得到一点认知,并作出自己的解读。优越感目标的确立也是摸索出来的。它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追求,一种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地图上一个静止的点。没有人能说清楚他所追求的优越感的目标是什么,也许他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但这只是他毕生追求的目标的一小部分。

    我们能够抓住这两个部分,就能够理解很多行为。

    优越感的目标一旦被具化后,个体的生活模式、行动都会为此目标服务。他们不会在乎这些行动是否正确,对其他人或事是否会产生影响,他们只在乎是否有利于达成优越感的具体目标。那些问题儿童、神经症患者、酗酒者、罪犯、性障碍者的生活方式与他们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不能只是批评他们的错误行为,因为他们是按着目标来行动的。

    在面对问题无所适从而感到自卑中,我们寻求能够摆脱现状的办法,内在的驱动力是追求优越感。

    人总是有一种渴望成为“超人”。

    有时候我们会听到小孩子说:“我要成为上帝。”许多哲学家也有着同样的理想,连老师们也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圣人。在古老的宗教中我们也能看到这种目标——教徒们立志把自己修炼成神。据说尼采在发疯后,曾写信给斯特林堡,署名为“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由此可见,尼采毫不掩饰想成为上帝的想法。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性格很难改变,也幸好从本书找到了一些论述,

    一个人可以轻易改变他的具体目标,如换各种职业。我们必须找到他内在的一致性,就是其人格的整体。这个整体是固定不变的。如果我们拿一个不规则的三角形,把它放在不同的位置,那我们看它时就会有不同三角形的样子。但是归根结底,他始终都是同一个三角形。我们的性格也是如此。我们无法从一个人的某一个行为举止上找到它,但从一个人全部的表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内在。

    这里,性格的整体性这个词语更加准确一些。

    如果你对本书感兴趣,或者有不同的理解,欢迎讨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的驱动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vi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