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教育,你让孩子拿什么应对TA未来的世界题文章
文/平和
■ 01 ■
当淘宝改变人们的购物方式,微信和QQ自媒体百舸争流并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社交时,许多新的职业和自由职业态的不断涌现玲我们脑洞大开时,很多人很少想过在这个一日千里的时代,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成年后所面临的未来环境和竞争肯定远远超出我们这一代人的经验可以理解的范畴。
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为孩子设计好未来(我们认为那个未来似乎和我们的现在大同小异),让TA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考个好大学或是出国留学,学个好专业,毕业找个好单位或考个公务员,过着富足却平庸的生活。
可是我们没有想过未来的变化究竟有多大,但变化肯定是我们无法预料的。据调查,2010年,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97年,世界五百强是40年,而世界一千强是30年,而现在的孩子们的职业生涯也就是37年左右。
所以当世界500强都只有40年寿命的时候,你就会更明白,未来的孩子不可能不换工作,他这一辈子,一定会至少换5份左右的工作,而且跨越2到3个行业。其实不仅公司命短,行业的命运也如此。一辈子在一个公司,一个行业会变得越来越难,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还教他在大学期间,学好一个专业,你觉得是不是有可能是对他的误导呢。
况且现在的孩子也就是未来的成年人,TA会发自内心的喜欢你为他们规划好的工作与生活吗?
据预测到2025年中美人均GDP就会接近,2040年就会持平。当生存与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便会转向自我实现和被认同的需求,更多地
追求个人成长和存在感,重视个体的幸福与自我实现为核心的职业生涯,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未来将会是一个高度关联、无孔不入的智能世界。创意与概念共长,职业消亡与专业迭代加快。以往单纯依靠智商和经验积累的单一技术工作岗位,将很快被计算机和机器人替代。
无限存储和3D设备,将更加普遍地走进家庭。曾经我们无法预知要过多少年才能通过技术克服人类语言之间的障碍,然而我们忽然发现现在已经出现可以实时翻译的手机软件。
那么,面对瞬息万变的未来,我们的教育必须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我们今天的教育,就是要适应现在的TA二三十年后的社会。
至此,你觉得我们今天的教育理念和法则,真正能够让孩子应对TA未来的时代吗?就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能够让TA胜任这么一个专业、行业、职业都迅速变化,真正追求幸福,而不是只追求成功的年代吗?
■ 02 ■
教育应该是倾听孩子的声音,把TA的内心真正引导出来,帮助他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教育应该是帮助、激发和引导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更有效地寻求自己的幸福,而不是为社会机器塑造一个个合适的螺丝钉。
以人为本,重视生命,是教育的出发点。生命是大自然最为神奇的创造。每一个生命都是奇迹般的存在。生命因独特而弥足珍贵,因自主而积极发展,因超越而幸福完整。由个体物质存在的自然生命,个体与人、自然、社会形成的交互关系的社会生命,个体的情感、观念、思想、信仰等价值体系的精神生命,集自然生命之长、社会生命之宽、精神生命之高,才形成一个立体的人。
以此反观我们的教育,就不难发现:如今越来越早就开始的严密应试训练,不仅轻视生命的长度,同时也极大缩减生命所能达到的应有宽度,弱化了生命所能达到的应有高度。一个人的生命欠缺了应有的长度、宽度与高度,那么他成为更好的自己的可能性便微乎其微。
对于孩子的教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与做法,但无论如何,都应包含以下要义:
1.无论怎样的情境,都不要企图脱离孩子、控制孩子、随意对待孩子;要懂孩子,走进每TA的心灵,详细了解孩子成长方方面面的情况,了解他的实际需求与困难,和他一起去面对。
**让TA学会对自己负责,成为高度自律的人。
**
学校管理强调服从和统一,所谓管理就是按照学校的要求把学生规范化,而不是激发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这样从小学到中学十二年的一贯管理,学生大多失去自觉和信心,失去掌控人生全局的愿望,变得随波逐流。主动发展和提升自我的意识不强,进入大学便无所适从,失去宝贵的自我提升和成长机会。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应该让TA逐步明白:开始准备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
TA读书,不是为了父母,也不应该是为了学校、老师,而是TA 自己。
TA应该会慢慢在成长中找到一些感觉:TA相信自己可以不完全需要老师,就可以获得知识和技能。TA相信自己可以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没有谁该对TA负责,除非TA 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TA就明白了所有的选择,不管是别人帮TA选的,还是TA自己选的,所以的结果,都要TA 自己来承担。
这样看来,**教育的根本在于培养为自我负责的人:以自己的力量思考并行动。
**
**高度自律是高效能人士的最大共同点。
**
据说史蒂夫·乔布斯年轻时每天凌晨四点起床,九点前把一天工作做完。乔帮主说:自由从何而来?从自信来,而自信则是从自律来。
自律是对自我的控制,自信是对事情的控制。先学会克制自己,用严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这种自律中不断磨练出自信。
前华人首富李嘉诚以勤奋自律著称。他的作息时间非常有名:不论几点睡觉,在清晨5点 59 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读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开始工作。数十年如一日。自律几近自虐。
****自律决定了个人机器的运转,决定了TA的执行力,决定了TA能否成为更好的自己。**
**
2.让孩子热爱生命和生活,热爱我们生活的世界,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同时,要热爱学习、善于思考。
教育让我们的孩子越来越来趋同化,从独特的个体成长为千篇一律的样子,对世界的好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钝化。有句话很形象地概括TA种情形:幼儿园时天真活泼,小学毕业呆头呆脑,初中毕业就一小老头。
长期过多的被动接受,教学目标的预设与限定,学生的问题意识愈来愈淡薄,慢慢变得不会提问。问题意识的缺失,使得好奇心渐渐丧失,孩子不会成为自我驱动型的人,成年后缺少空杯心态和意识,不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能够有一点贡献,就是因为我对这个世界始终保持了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打开世界之门的钥匙,好奇心是通向未知世界的桥梁。这个世界上一切的发明和创造,都源自强烈的好奇心。
好奇心推动人的进步和成长。它能让人不断跳出自己固有的思维定势,冲破旧有格局,视野更加开阔。
美国顶级名校,在学术能力之外,最看重学生的还有一点,就是好奇心,它不关心学生参加了多少课外活动,而更强调学生在申请和面试时,分享自己为什么喜欢在课外什么项目,从中收获了哪些对世界的不一样的认知。
所以我们要尽量教孩子正确看待目前我们的课本教给孩子的东西。多带他去认识世界的丰富多彩,保持他对世界的好奇和求索,打开他的思维,呵护他的想象。
3.**让孩子通过一件事情来学习。
**
让孩子明白: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系列的完整过程。
**
TA会自己学着去界定一个问题,学会观察并收集素材,和伙伴一起评估和开展工作。在事实面前,权威和以往的知识都围绕在TA的身边,供TA 检阅或使用。TA会根据一个结果的导向去找到取舍点,会平衡好各种资源。
TA会学会定位,找到一个解决方案需要并且可以解决的核心要素。TA会坚持需要并喜欢的东西,即使TA是个完美主义者,但是为了交付结果,TA也学会了放弃。
通过做一件事情来学习,TA会明白知识从何而来,它如何衍生和变化。TA需要它什么样子,它就可以变化成什么样子。
TA做了一件事情,然后学到了一些东西,又做了一件事情,又学到了一些东西。越来越熟练,越来越快。TA会把TA 的工作中,相似的部分固定下来。TA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体系和知识架构。这种结构,是自我积累的,也是自我增长的。
这就是TA的思维方式。TA会明白:知识不是一个固定的东西,它在流动、变化、诞生和灭亡。TA根本不担心知识的多或者是少,因为TA明白只有需要的时候,只有去连接现实需求的时候,知识会随着灵感一起到来。
只要有正确的思维习惯,解决问题的方法总是能够找得到。
**
那种认为世界上存在唯一正确使用知识的说法,那种认为知识是只增加不减少的做法,纯粹是扯淡。
4.****教孩子乐于分享善于合作。
我们目前教育竞争的规则是这样设立的:学生们被禁止观看彼此的学习,每个人都要成为单打独斗的高手,相互间展开竞争。根据考生成绩,学生被分为各种等级。
超过同班同学和吸引注意的需要通常主导了学习的需要。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越是防备别的同学超过TA,担心自己多了一个竞争对手,哪里有心思去真正分享与合作。
学校教育主要是一个评价标准“成绩优异”,而今分数依旧是第一前提条件,因为评价一个优秀老师的标准也是成绩优异。
如今的中国教育,无论是中小学教育,乃至大学教育,仍热衷于要求学生默记和复制知识的纯熟技能,却丝毫也并不打算主动教会学生如何实现自我学习、个性发展的基本方法。
背教科书,做考试题的枯燥生活使学生的综合能力逐渐萎缩,而优秀学生已被简单地定为高分学生。
分数导向让评价成为每个老师手中的一把利剑。
教师评价学生时所关注的是学生现在和以往已学的怎样,即注重的是学生现有的能力。多数评价只重视显性因素,特别是分数,忽略学生的潜在能力。所以,评价极易操作。在这样的前提下,学生成了老师手中的棋子,而评价自然成了老师手中的一张牌。
而未来社会分享理念和经济会更普遍,对人学会分享,能够有效交往和沟通,团队合作的能力有更多的要求。所以,评价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才能让孩子增强自信,发挥自己的优势,成为更好的自己。
5.让孩子具备公民意识和行动
**
社会参与也是一种责任担当,人应该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积极履行公民义务,理性行使公民权利。这样才有更多的奉献精神与责任意识。
比如国外常见的帮助贫穷地区的人走出教育、医疗困境,还是获得上网机会,都是一种“公民意识”的体现——这在今天,无疑已成为名校招生、名企招聘最看重的素养之一。
前不久,少年商学院的《12张图表告诉TA :哈佛今年都录取了怎样的学生》一文,其中就有一个数据表明,哈佛每年都会有零星录取GPA3.4以下以及SAT1800以下的学生。这些学生都有一个特点——热衷参与社会活动,特别是公益活动。
更早些时候,哈佛大学教育学院发布过一篇题为《扭转潮流:通过大学招生鼓励关心他人和公益》的提案,得到了来自常春藤大学、斯坦福、麻省理工学院等大约80位教育工作者的赞成,提案就建议,高校应优先录取那些在自己的社区中,对社会服务项目做出了长期贡献的申请人。
■ 02 ■
未来将会是个怎样的时代?我们从上个世纪梭罗的《瓦尔登湖》一书中得到启发。他自己独自在森林里生活了两年时间,记录下自己的所想所知所悟,
梭罗在书中写到,我相信,每个人这辈子都会有这么一天,他决定成为一个独立的人,以自己独立的天赋和独立的人格生存着,他用他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天赋撑起来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他意识到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一个社群,一群人中间的某一分子。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一个独立的机会,才能有机会感悟自己、关系、社会及其这之间的关系。在孤独的历练中让自我足够强大独立。
未来的时代,将是一个个体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年代,在那时最有竞争力的方式就是基于感性能力做独一无二而优秀的自己,把自己的优势和个性酣畅淋漓地展现出来,让自己的兴趣爱好与核心工作相得益彰,在愉悦中赚钱并享受生活。
所以,坚持做自己热爱的事情,成为一个独特而有趣味的自己的人在未来会有更多选择机会,才有能力以自我为中心扩大自己的职业影响力。
正如今天的淘宝、京东等平台让很多人实现梦想一样,未来社会平台变得越来越重要,人们开始依附一个平台,未来一定是几个大平台上有无数个体。
比如某个新媒体小编,TA如果把一个公众号运营到超过50万粉丝,那他去哪里都会受到追捧。所以将来每个人都可以从同事圈走出来去同行圈,同业圈,通过线下分享提升其影响力,在那里可能隐藏着更多的机会。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指出,未来有六种技能:设计感、讲故事的能力、整合事物的能力、理解共情能力,还有需要会玩的情调和能力,追寻和赋予事件以价值和意义感。
未来时代很多按部就班的程式化工作将逐渐式微或被电脑取代,比如多年前很多人都趋之若鹜的银行柜员和车站售票员等,如今越来越多的自动柜员机和售票机出现,类似这样的职位就会越来越少,如果TA没有别的技能,会非常被动缺乏竞争力。
而那些只有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如创意、艺术和设计等会愈发凸显出其重要性,善于想像富于创意深谙运营之道的工作会更有竞争力。
今天日本的动漫产业已经占到其GDP的三分之一。电器、汽车行业都比不过动漫行业。未来的时代已经从一个高理性时代逐渐变成充满科技和机器的高感性时代。
现在很多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自媒体主体是个人,月入十甚至几十万不太难。未来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自由个体将会越来越多。未来社会价值观变得越来越多元,只要TA有想象力并用创意恰当地表达出来,在这个时代TA会有很多选择。
之前如日中天的两个手机,如苹果就是凭借很好的理念和感知运作的,还有雷军的小米手机,小米靠什么?小米背后没有很雄厚的产品工厂,但最核心的是依靠很雄厚的粉丝营销和参与感,注重与粉丝的互动,引导并创造需求。这也是靠感知来运作的,靠良好的用户体验迅速做强做大的。
■ 03 ■
我们对好工作的理解是一般是单位好,能赚钱,因为责任感把这个活干好,同时追求极度的稳定。而我们孩子的未来还会是这样吗?答案是否定的。
未来职业生态的改变,TA更多考虑的也许是这些:
**一、工作有无自主权。
**
在工作中能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并愿意全力以赴去做,让个人价值最大化。
二、职业前景有无限可能性。
未来社会,专业领导者将会越来越多,单纯权力和手段管理,在职场里会越来越难。只有TA本身能力很强且人格魅力不错,管理才会事半功倍。
去年,LinkdIn在中国做过一次调查,在离职原因中,钱不再是排在第一位,而是职业发展没有前景,看不到未来的可能性,学不到核心技能,无法很好实现个人成长,所以未来社会的TA都在追求更精专,更好,更强。
三、感知和获取幸福的能力。
在未来更加激烈的竞争中,一定要让未来的TA有一个感知和获取幸福的能力。所谓幸福是有意义的快乐。让孩子在无论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都能内心强大,坦然面对,感知自己的小确幸,做真实而美好的自己。
所以今天的教育应立足于生命的原点,面向未来,协助孩子成长为最好的自己。通过教育拓展每一个生命,让孩子做自己热爱的事,坚持下去,就能胸有成竹地应对瞬息万变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