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这个习惯终止于工作后的第二年,日记变成了工作日志。再后来的后来,变成了备忘录。近期阅见工作室开会,小伙伴们都要求要写文章了,经过了一阵眩晕和毫无意义的挣扎之后,我提笔了。
可是写什么呢?想了想,那就写我和胖嘟嘟小朋友的二三事吧。
我和5岁的胖嘟嘟小朋友都痴迷于一个小游戏,借助情绪卡片,做情绪识别。
这一天,他刚和“喜悦”和“想念”打了个招呼,就迫切地想要终止这场游戏。“姑姑,我们不玩这个游戏吧好吗?我们玩儿我看见。”
看着镜头那一端,略有些急躁的笑脸,我附赠上一个大大的笑容问到“嗯,可以啊。但是你要告诉我游戏规则是什么?怎么玩儿呢?”.
我话还没有结束,笑容已经从他嘴角肆意散开,我已感受到他的迫不及待和喜悦了。
“就是说我看见,我说一个你说一个,不能一样,我先开始说,我看见过大海”
“我看见过艾溪湖” 我默默地跟随他的脚步。
“我也看过,我看见过蚂蚁” 伴随着语音的是他得意洋洋的小表情,我的内心附赠给了他一个可爱的白眼。
“我也见过,我见过企鹅”
我装作傻乎乎的样子,拉长声音,用我的台湾腔调回应到:“哈啊……我没有见过呢?你怎么可以说我没有见过的呢?” (默默地说我已经感受到我掉落一地的鸡皮疙瘩。)
随之响起的是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和因他开心到跺脚的啪啪的地板声。那一刻,我的世界春暖花开了。看着笑得傻乎乎地他,我忍不住说到:”我见过日本的大海。“
于是,我欣赏到了世界上最快的变脸,瞬间涨红的小脸上挂满了委屈,伴随这略显急促的呼吸,他脱口而出“你犯规,不可以说国外的“。
那一刻我意识到今天的他不太一样,对输赢的介意似乎非比寻常。我立马调整了自己的声音,非常诚恳地表达了歉意,不能提及胖嘟嘟小朋友因为年龄太好,来不及曾涉足的地方。之后立刻调整了策略,尽可能地让他“赢”,直至游戏结束。
成人情绪工作坊图
游戏结束后,我尝试着开始和他聊这个话题。
今天在幼儿园开不开心呀?是不是有发生什么事情呀?你什么时候玩过这个“我看见“的游戏,和谁一起玩儿呢?……
就这样我知道了,原来这个游戏是在今天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组织大家一起玩儿。
然后游戏过程中,他有很多想要说的,但是老师一直没有点到他的名字,在当下的过程中他有些许情绪但并未外露或者影响他的行为。
这些不开心、失落或者是说小委屈等等,被他丢到了身后的小背包中,直到和我开始的游戏瞬间才又起了涟漪。
而这些涟漪又在和我的游戏时光里,倾听过程中开始流淌了起来直至平静。那一刻,我好庆幸我可以看见胖嘟嘟真正的情绪,看到背后委屈的小男孩儿。
游戏力养育,不仅仅是一些方法和游戏,更是一种人生哲学,一种正真看到孩子的方式。
胖嘟嘟故事,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作者简介:Raina,一个误打误撞进入家庭教育行业的人力资源从业者。自认为没有游戏力,没有幽默感的人,成为了父母游戏力的讲师,好奇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