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课程除了餐前点心,还有开胃小菜。
从事五年新媒体的编辑丹尼尔李老师,对我们发出了灵魂一问:我们为什么而写作?
老师从他老师的身上明确了自己写作的初心:内容为王,踏踏实实写作。
在学习写作前,我们的确得好好问问自己的内心:为何写作?写作的初心是什么?
大多数人写作是为了实现自己年少萌发的种子,中年后的写作一部分为了爱好,更多的是想靠写作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陷入沉思,思考自己写作的初心。
16年,我在有书开始阅读,写读后感。用输出倒逼输入,着重点在阅读本身。
那一年的契机,是毕生难忘的。
医生告诉我:你的孩子活不过六岁。
孩子十个月大,重度地中海贫血,终生要靠输血续命。
孩子的重病,对母亲,是致命的打击。
有些人,活着对他而言,就够难了。
那一年,我在深渊徘徊不定,曾与之深深凝视。
靠着阅读,写作,我跨过了这道坎。
如今,他即满六岁,闯过了魔咒。但未来的出路在哪?依旧是个谜团。
不过我的内心变得祥和,不再总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全心全力治疗,照顾,陪伴,珍惜相处的每一寸时光。
写作,抚慰了我,帮助我与现实生活的残酷对抗。
白日,我为生活奋战,夜晚,我用文字抚慰。
那些焦虑,痛苦,不安……在一笔一划的文字里渐渐抚平。
未曾有成为作家的夙愿。只想着,某天,借由一支笔,写写个人传记。
这一生,路坎坷,漫长,渺茫。
写作早已融入我的生活。我感激写作,它丰盈了我的内心世界。
哪怕不能靠文字谋取生活,我也甘之如饴继续与它作伴下去。
闯入砍柴团队,一是欣赏砍柴老师本身的才华。二是写作多年,进步甚少。一直局限在自我世界,眼光狭隘。
新事物的庞大兴起,必然有一定的缘由。学会接纳,才能拥抱。
丹尼尔老师继而分享写作的三个层次:
一,把艺术当朋友,求乐趣
大多数人把写作当成自己的爱好,源于年少时的文学萌芽。高雅的爱好,最好的消遣。杜绝了尘世中的是是非非,在文字中翱翔。
对现实的吐糟,不吐不快的话语,化作音符从笔尖蹦出,在无数个夜深人静时,与自己对话。
文字与我们成为朋友,高兴时笔下的文字是跳跃的精灵,悲伤时它们安抚你受伤的心灵。
通过文字,我们又结识了更多志同道合者,携手迈进更广阔的天地,享受这份惬意。
二,把艺术当合作伙伴,求商业艺术的平衡
一部分人以超前的眼光,看到了市场的需要,嗅到了商机。
文学可以变成文案,如一件产品,寻找合作伙伴,转换成盈利模式。
文学可以开班,教会更多的人学写作,一个个培训班孑然而生。
用自己手中的笔,分得一杯羹,也无可厚非。
三是把艺术当生命,求艺术
艺术家的一生注定走不了寻常路,除了先天的敏锐力,需要抛弃,放下更多的东西。
不管贫穷富有,只坚持自己的梦想。
执著于目标,满腔热血,心无旁骛去干一件事。
与我一同踏入有书的一位书友,她一进入就被文字痴迷住了。
疯狂爱上写作,为之废寝忘食,乐此不疲。
两年后,出版书籍,从中年小白,摇身一变,成了一名作家,诗人。各式各样的荣誉纷涌而至,夙愿达成。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虽然我们进培训班的目的是为了賺钱,但丹尼尔老师却一遍遍给我们敲警钟:写作的功利心不能过重。
我们的眼光不能只盯着变现,自我能力的提升比短暂的变现更有价值。
上了稿,得到了稿费,只是一次性行为。
而沉下来,学到真本领,才是长久的价值。
不仅仅从“麻瓜”晋升为“巫师”即可,而应升级系统,将自己打造成最强大的“巫师”。
在专业领域变强变大,变现是水到渠成的事。
我们对坚持二字有着很深的误解。误以为不管什么事,只要坚持,就能成功。
可曾思考过,你的坚持有无价值,是否有意义。
在坚持去做一件事之前,我们需要判断,它的根本是什么,本质才是我们坚持的道。
长期主义不是一次次重复做正确的大事,而是去具体地改进一点点小事。
仿佛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击中了我的心脏,砰砰砰作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