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张小龙的演讲:《in my secret life》在耳中萦绕不去。
什么是好的产品?什么是好的工具?什么是张小龙的善恶观?我个人妄测一下。
ps: 本文写到一半发现无法展开解释很多名词。我就很个人地写吧。
一、产品原则
小龙说:博朗的产品设计的原则。好的产品有创意,有用。优美,容易使用,含蓄不招摇,诚实的,经久不衰,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环保的,尽可能少地“体现”它的设计。
我看起来是一个更加长线的感觉。
不是靠大众流行(有创意),不是靠噱头(有用,诚实的),不是靠短期注意力吸引(含蓄不招摇),不是靠强加品牌定位给用户(尽可能少地“体现”它的设计),更加长线(经久不衰,环保的)。
为什么这些是好的呢?好的产品的标准是否和时空周期相关?是否长线的就是好的?
二、长期:
微软为什么不在404页面放一个广告?微信为什么不在开屏放一个广告?
张小龙:“不希望你和你最好的朋友说话,但是脸上有个广告,需要撕下来才说话。”
是一个人都会明白张小龙的正直和善良。
不过这个极端的例子方便我们思考背后的问题:广告的体验会多大程度上伤害用户的体验?广告或者其他变现模式,一定会变成盈利,盈利会用来增加组织效率(扩张或者更新产品),是否有一个增长的平衡?
张小龙可能认为:所有短期盈利可以增加组织效率从而增加产品渗透率,但是组织效率做出的任何动作,都没有认知效率(单一体验靠口碑自然扩散的效率)高!
所以张小龙认为节日改app的界面是扯淡,这样增加了用户的认知门槛。张小龙宁愿logo万变不变,宁愿有一个含蓄地球开屏页面,把想象的主动权给到用户。
普通公司做不了:1.投资人本身有盈利诉求。2.大家的KPI是按照季度~半年来定的。
商业模式闭环太早,公司和个人都太短视了。
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工具:
微信初心是一个工具。那么工具是什么?
人可以使用工具,达成自己目的。
工具是方便你建造的,工具是方便你创造的,工具是中立的,工具不是场景的
工具更加不是自带场景的,工具不是在激发你的怒火的时候给你一杆枪。
在我看来:基础聊天工具是和场景脱离的。虽然后面有了很多场景化的玩法。比如陌生人比如约炮比如兴趣社交。但是这些都是更加上面一层的。微信如果早期做了这些玩法,可以短时间获得成功,但是每次都会丢一部分接受度缓慢的用户。
四、赋能个体,赋能创造:—— 反马太
对于能够联通用户端和服务端的公众平台的初心:让创造者体现价值。
问题来了,为什么是创造者,和创造者相对的是谁?渠道。
公众平台能够联通用户端和服务端。强调信息的有效性。去掉信息不对称的弊端。
问题来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是正常的么?还是市场中的正常情况?
我们去想象一个正常市场:
一个正常的市场
正常的市场基尼系数过大的时候,会变成垄断市场或者寡头市场。
市场的判断从:生产者和消费者数量,产品差别,进入障碍。【这几个的区分点是哪里?】
https://wiki.mbalib.com/wiki/%E5%B8%82%E5%9C%BA%E7%BB%93%E6%9E%84
目前出现了垄断性竞争是因为消费者的“明确偏好”,不是可以选择的。而是被带坏的。
自然垄断过程中,消费
张小龙可能希望,变成一个完全竞争市场。或者正在往完全竞争市场过渡的过程中。
的
渠道中的增长,原先的头部集中。
互联网的本质。信息互联网,价值互联网。——》价值太弱了。
按摩所和地段。对渠道没有掌控力的。
渠道会作恶。渠道对创造者的压榨。
创造者的口碑:盲人传播。还有一个同学开发了给班上的人用了就ok了。
他们在创造价值,但是没有消除不对称的机制,就无法体现价值。——》马太的
五、套路和反套路
微信的增长:微信一开始是有STP的。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了。已经是一个
但是我有个猜想:围绕流量目标的企业短期成功,长期失败。
节奏:
张小龙:我们没有批量导入通讯录。我们没有在产品自然增长之前就去推广它(并且使用某种增长策略去推广),这样起量的时候,比较健康。
什么是健康?
“不希望你和你最好的朋友说话,但是脸上有个广告,需要撕下来才说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