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秋,我们这一班同学升入五年级,在太平庄小学念书的生涯就此结束。可能是采取就近原则,我们二十几名同学将分别到两所不同的完小继续学习,我们村的孩子去镇中心小学,而本是太平庄的学生则去另一所完小。
开学那天我们依旧到先来到“太小”,程老师给大家讲清楚到了新学校以后该听众哪位老师安排进行报到,并反复叮嘱我们要“路上小心”。简单的交待之后,我们与老师挥手告别。我们一行人出离了校园,我的心情既激动又伤感,忍不住再回头看一看这所学校,没错,它小、破、穷,但我们开蒙于此,且四载光阴在此渡过,学习、玩乐、成长,我们对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如数家珍,眼见得众人离开之时,多有恋恋之色。
因为要到不同的学校去,所以我们一班同学在路口再次分作两队,相互道别之后两队人各向东西而去。
我们村到中心校的距离比到“太小”要远多了,所以大家都骑着自行车,这也是我们以后上下学的交通工具。我的车子是暑假时大姑送给我的,虽然旧,但是尺寸小,我骑着比较合适。
这天的中心校是很热闹的,因为有来自好几个“初小”的学生都要前来报到,有几名老师负责把我们这些“新生”带入校园。中心校的规模要比我们村的小学和“太小”都要大多了,走进学校大门要先穿过操场,然后沿着甬路一直往北走,两边才是一排一排的教室,虽说也是平房,但房屋整齐、院子干净;教室前面的花坛里都种植着鲜花,虽是平常品种,但各色小花开了一片,也有争奇斗艳之意。
我们一直跟着老师往里走,校园景象只是匆匆看了几眼。随后我们被带到比较靠后一排教室才停下,再往北看还有不少房屋,暂时还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有三名男老师在这里等候,他们就是五年级的三个班主任。班级其实已经分好了,三位班主任拿着花名册开始点名,招集自己班的学生列队。过程很简单,我们十来名同学分散到了三个班级,我被分到三班,班主任是个二十多岁帅小伙。在分班的过程中我无意往身后看,发现最后排有一男生长得方面大耳,短头发,大眼睛,表情冷漠地注视着前方,最奇怪的是他的两只大手各拿一根木棒,有手臂粗细。我心里有点不安,心想这家伙不会是特别爱打架吧?上学还带着棍子?默默祷告可别让他和我一个班!可偏偏还真和他都分到了三班,不过却是我看走了眼,其实这个叫李明的同学比我们大好几岁,双腿天生残疾,上学比较晚,那两根木棍其实是他的拐杖而已。
三个班分好之后,各班同学分别回到教室。班主任给大家做了自我介绍,他姓祁,也是刚调到中心校不久。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祁老师,看上去很酷,他不仅面目俊朗、衣冠楚楚,而且特别注重自己的动作仪态,举手投足间都透着潇洒。在随后的校园生活中与祁老师接触久了,也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他在我心目中不仅是个“型男”,性格上也是开朗阳光的,他喜欢跟同学们分享奇闻异事,课外活动时还经常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他不仅是我们敬爱的师长,更是我们的大朋友。
我本以为要发新书了,然而祁老师却宣布了一个通知:学校的操场要进行全面重建,全校师生都要积极参与施工工作……我有点蒙,修整操场不是应该由施工队来干吗?如果放到现在,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可在当时却是很平常不过的。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任务,从明天开始,每个同学都要带工具来学校,大多数是铁锹,也可以有镐、锄头之类,离加近的男生可以从家里推辆手推车来参加劳动。开学第一天主要讲的内容就是怎么分工劳动,几把铁锹配一辆小车组成一个小组,同学们都互不认识要抓紧时间熟悉,以及在劳动中要注意人身安全。
简短截说,从第二天开始,我每天上学要带着一把铁锹,到学校之后按照分组与几名同学一块到操场上劳动。至于这个操场到底要怎么修建我们完全不懂,也不想知道,只是希望赶紧把这苦力活干完就好。每天劳动开始前负责总指挥的老师都会分配任务,例如哪个班要把东边的土堆运到西边去,哪个班要把南面的大坑填平了,总之是谁都不会闲着。
就这样大概两个星期,操场终于收拾完了,谁能想到在中心校的第一堂课会是这样的劳动课?接下来就正式进入五年级的课程学习了,上了一星期课以后,我切实体会到了中心小学的好处:每个班都有“读书角”,书架上放着许多课外书可以借阅;每节课的上课时长和课间休息时间都是标准的;课程丰富了,新增了地理、自然等学科;音乐课不用抬风琴了,有专门的音乐教室;书法不再描红模字了,老师会教我们行楷;体育课更不要说了,刚弄好的操场宽敞平整……这里的一切都比“太小”强太多了,对我来说,在这里读书是幸福的。
不过到了冬天以后,有个任务是和“太小”一样的,那就是生炉子——事实上,一直到初中三年级我们这一届学生才彻底摆拖生火取暖这件麻烦事。和以前一样,每班都分好值日小组负责早起来班里生火,生火用的废纸和木柴依然要从家里带,庆幸的是煤球就不用学生们自己加工制作了。好在我们的年龄又长了些,这种活儿也干得熟练了,谁都没把这当回事,有离家近的同学还抢着要多值几天日呢。我也喜欢值日,到不是喜欢生炉子,而是值日起得早,不想在家吃早饭,就跟家长要一两块钱,到学校买早点吃。每到冬天学校都会把最南面的一间房子当作临时食堂,摆几套桌椅,专门供早起生炉子的同学吃早点用。有位姓龚的厨师傅在这忙活,他手艺很好,做出来的包子、烧饼和丸子汤都非常好吃。每到我值日,生完火以后,我都会到这小饭堂吃早点,一碗丸子汤加俩烧饼,吃下去以后又热乎又滋润,一上午都会感觉身上暖乎乎的。我尤其爱龚师傅做的丸子汤,普通的素丸子加上他秘制的汤水,口感一下子提升数倍,配上些许香菜、葱花儿,齿颊生香、回味无穷。多年以后无论是我自己尝试烹制,还是到大小饭馆去品尝,却再也没有吃到过龚师傅所做的丸子汤的味道了。
说到学习呢,我自认为在中心校这两年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头脑特长,学习成绩一度年级前列。可刚入学时并不是这样,记得祁老师给我们让第一节课时候,给每个同学都“相了面”,从他的表情来看,似是没觉得这班学生中能有学习优异之人。而在之后某天讲课的时候,他有意无意地说过一句:“……像是一班小辉同学的脑子算是很聪明了,估计咱们几个班在学习上没人能超过她了……”我听了这话还是挺不服气的,我当时并不认识小辉,虽说她可能学习成绩不错,但也不至于被说成没有对手吧?我觉得自己的脑子也转得挺快的,于是暗下决心好好学习,要和她比试一下。
我的决心和所做出的努力没有让人失望,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我就拿到了年级第一。也许是小辉自上学以来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所以我这次的表现让诸多老师和同学都感到惊讶,大家都想看看这匹“黑马”长什么样子,一时间我竟在学校中小有名气了。
虽说祁老师已经从日常教学过程中逐渐发现我这个小个子有点本事,但是能考到年级第一他应该是没有想到,他看出我在数学方面有些潜力,就推荐我到学校组织的数学小组学习。在数学小组我结识了不少其他学校的新朋友,个个都是尖子生,在一起学习的一年多时间里,我们前前后后参加过不少次数学竞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参加比赛拿没拿到奖其实并不重要,我更喜欢这种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另外能够走出乡镇去长长见识、开阔一下眼界也是很好的。
光阴似水,两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们这一批学生终于成为中学生了。可能是我的玩心收敛了许多,也可能是我更愿意把精力用于学习中去,对其他的事情不再那么关注,在中心校这两年的学习生活竟是没有留下太多的记忆,或许真正的勤学苦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很幸运我在这里学到了这些,并一直运用到了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这是我在青少年时期最重要的一段时光。
其他章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