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7
18-李理可
第4章 智识分子
20190817《你有你的计划,世界另有计划》阅读总结-所罗门悖论
知行三问
1. 今天所读内容中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
古代犹太国王所罗门,特备擅长给人提建议,很多人很远去找所罗门寻求建议.所罗门,智者的典范,但是如果考察所罗门自己的生活.会发现他有很多错误的决定,他放纵感情,娶了很多美女,贪财,喜欢像人炫耀,只有一个儿子,还没好好教育好,所以所罗门死后,他的儿子成为了一个暴君.
-
这么聪明的人,天天给人提建议,但是就是自己活得不好,这叫做"所罗门悖论",这个问题不解决,读多少数,可能都过不好这一生.
-
什么是智慧?
- 心理学家对智慧的定义是:明智的推理
- 首先是智识上的谦逊
- 其次要超越自我,要可以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不要光想着自己怎么样
- 再次要达成妥协,不要光想着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不考虑他人
-
智慧可能很难学习?
- 研究表明,人的智慧和情景相关,一个人,在某一方面,某一时刻表现出很高的智慧,但是在另外一方面表现出没有智慧
- 智慧很难学,有人做过实验,给一群大学生讲道德课,结果听完课程之后,学生走出教室,遇到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并没有比一般人更加愿意帮助.
- 天天讲成功学的人,赚到的钱都是靠课程得来的.
-
提高智慧的方法?
- 一个方法是你把要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想象成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用第三人称看自己,的确能够表现出更多的智慧.
- 另一个方法是把眼前发生的事情,想象成是一年以前发生的事情,制造一点时间的距离感.
- 还有一个方法,想象自己是一个老师,把在这件事情上要打交道的人想象成是一个12岁的小孩子.制造不对等的关系,能够表现出更多的智慧.
2. 给我带来了哪些启发和收获?
-
我们经常说老人是有智慧的,智慧往往很难学到,它和人生阅历有关,查理芒格智慧箴言,这本书里面讲的就是查理芒格的智慧.不是知识,是智慧.
-
人性的弱点就是有自恋的心理倾向,所以看别人都一清二楚,看自己就是看不透,为此,我们要把自己进行剥离.创造一点距离感来看自己的事情,往往会获得更多的智慧.
- 时间的距离感: 想想当下事情在一年前或是一年后
- 人称的距离感: 以旁观者的视角来看自己的事情
- 地位的距离感: 想想自己是一个老师来看自己这个未成年人的事情的看法
-
发现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雷霆沙赞中明明主角已经获取到了所罗门的智慧,为什么还是看起来是个沙雕,原来所罗门的智慧不能用在自己身上,只能用在别人身上.
3. 我可以做出哪些行动来改变你的现实生活?
- 抽离自己,当遇到事情需要决策时,除了以自己的视角来看待这件事还需要做到以下三方面,我就能获得所罗门的智慧:
- 以第三人称视角来看这件事,应当怎么做?
- 把自己想象成自己的偶像,如果我是Xxxxxx,当下我会怎么做呢?
- 如果这件事情发生在一年前,我会怎么做呢,现在的我要承担当时的什么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