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单位里有一对神仙夫妻,男的叫老陈,女的叫老陈夫人或老陈媳妇。这大概是中国人的传统称呼习惯使然,也没有人再多事地去问“嫂子贵姓”,于是老陈便代表了老陈一家。
老陈夫妇是单位里的厨师,负责单位里七八十口人的伙食。按照中国人夫唱妇随的思维习惯,我推测,老陈是主厨,而老陈夫人则是帮厨。在中国小县城的很多单位,我所看到的事实是,门卫往往只聘请一人,比如聘了个老头子看门,而看门的工作很显然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总不至于让门卫二十四小时守在门口,不吃饭不上厕所不午休吧?于是老头们往往把自己的老太婆也一同带到单位,给自己换班。而单位却只付一个人的工资,这几乎是乡下所有单位里老头门卫的共同模式。只是没想到,这种用人模式竟然也能传染,进而扩展到其他部门。我想,中国的夫妻店大概同理,只不过夫妻店是夫妻共同做老板。
老陈夫妇就是这样的一种一拖二的工作模式。厨房里煎炒烹炸由老陈负责,而洗碗切菜打扫等活计则由老陈夫人负责。我很喜欢看老陈夫妇清早晨的一幕,在已经做完早点,而距离早点还有一段时间时,老陈就坐在厨房门口的柳树下,翘着二郎腿,看着手机,老陈夫人则绕着厨房转圈圈。二人身着同样的白色工作装,戴同样的白色厨师厨娘帽,看起来那样好看。
我从没见过老陈夫妇拌嘴,在我的印象里,老陈话不多,总是默默地谦和地面带微笑,而老陈夫人总是以一种似笑非笑,一搭腔就微笑的姿态存在。
老陈属于那种永远任劳任怨且巧妇能为无米之炊的厨师,不论给他多少或什么样的食材,他都能竭尽全力做出美味来,只不过是属于家常便饭式的那种美味。
起初,老陈夫妇将做好的饭菜分成三份,由三个集体自主操作分配,后来,老陈夫人发现有些孩子挑食,有些不喝稀饭,于是决定自己分配,她把碗碟摆成七八十组,然后逐一分配饭菜,当满满的三大桌饭菜都打完时,孩子们也就进了餐厅,像一家人一样围坐一起就餐。
关于洗碗问题,老陈夫妇也是动了脑筋的。孩子们起初在水龙头下一冲,洗过的碗仍然油腻,于是夫妇二人在食堂后的墙边种上丝瓜,丝瓜嫩的可以熬汤,老了的就做成丝瓜络,给孩子们洗碗用。老陈夫人会准备几个大盆,盛满水,放在水龙头下,里面倒上洗洁精,放几块丝瓜络,供孩子们洗碗之用。
老陈会在野菜丛生的春天,给大家做一些野菜麦饭,只要是为大家提供美食,他仿佛从来不会嫌弃麻烦。我想,这世上,有一种尊重,叫敬业,有一种敬业,就叫做热爱。
老陈一定是一个热爱美食的人,而老陈妇人,也更是一位尊重生命的人,他们一起,做成了这小小单位里最伟大的一件事,那就是人们的一日三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