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当然也包括我自己,都是一群人格分裂的人。不要担心,人格分裂也没有那么可怕、
我们,看任何文艺类的作品,在公众场合,我们的目的是受教育。我们很确定地认为,看书、看电视,看电影,是为了受教育。我们评论这些作品的优劣也是看它有没有教育意义。平时大家聊天的时候,也经常这样说,这部电影或电视剧有什么教育意义。比如,这部戏是教育人民要顾全大局,舍身救人,牺牲自己保卫国家,那部戏是教育人民要孝敬老人、爱护儿童、提倡教育、保护资源、科技救国等等,我们需要各种教育。
尤其滑稽的是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无论谁,不用任何人教,脱口而出的都是这样说:我觉得这部戏很有教育意义,看了很感动,我要像他们那样如此如此。
而私下里,谁都不会为了受教育去看电影电视和书籍,我们的实际目的就一个:为了娱乐。当然,有时候也会被感动,甚至感动的稀里哗啦的。我们这也不是装出来的,确实是感动。我们就把这种廉价的感动称之为受到教育。受到教育的结果也并不是要学他那样做,而是感动完了,这事就过去了,该干嘛干嘛。
这时候,我总会不止一次想到王小波说的那句非常经典的话:让别人去做勤劳辛苦的劳动人民,而我们写文章赞美他们。
昨天,我听一档谈话类的励志节目,被采访者是一位有成就的名人。谈到了孩子从小应该有实际的理想。这种实际理想,很多时候来自媒体的正面报道和反映正能量的文艺类作品。比如,孩子看了冒着生命危险,忍受与家人隔离,每天超负荷工作治病救人的医务人员的报道或者文艺作品,孩子就会有这样的理想,长大后当医生多为社会作贡献,这就是弘扬正能量的积极意义和实际效果。紧接着,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很接地气地谈到了自己的励志道路。他说自己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小时候有了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理想。事情是这样的,他从小学习很差,初二的时候是个著名的学渣。他的母亲也很接受这个现实,并没有整天逼着他读书。打算等他初中毕业就安排他进厂当工人。他也欣然接受。后来,有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他偶然看到了工人在车间工作的场景。让他终身难忘。炎热的,不透风的车间内,空气中汗臭味扑鼻而来。工人们汗流浃背,挥舞着铁锤。看到这一景象,他惊呆了。当然,他不是为工人阶级的崇高忘我的奉献精神感动,而是马上意识到,这不是我将来所要的生活。因此,这天以后,他刻苦读书,仅用一年时间,考入重点高中,从而上了名牌大学,有了今天的社会地位和成就。
这位受访者的一席话,很能反映这个社会的真实状况。我们推崇的奉献也好,牺牲也好,贡献也好,都是希望别人这么做。而我们自己,只负责赞美他们,为他们的付出感动就够了。最好忽悠更多的人,去为了这个社会贡献奉献和牺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