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品牌日,上级单位选取我公司一基层班所的营业场所组织开展读书屋揭牌活动,以形成独居企业特色的读书品牌。读书屋建设选取了与属地图书馆共建的形式,近乎政企合作模式,对社会开放,丰富周边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也紧扣了当前全民阅读的大形势。
为让活动有个热热闹闹的样子,公司也做了紧密的安排部署,邀请了新闻媒体到现场采访报道,还现场组织了员工和附近老百姓来参加,可以说是即有高大上的场面,也有接地气的老百姓参与,总体很成功,各方反响也很好,达到了借活动宣传品牌和营造氛围的目的。
可从现场参加活动的感觉来看,我还是不适应这种刻意组织安排的形式,尤其在看着一个个捧场老百姓完全不关注的眼神,就觉着这活动就是在请一批群众演员来配合演出,在台上嘉宾和台下老百姓都心知肚明的情况下,彼此心底形成默契,按照剧本把这种形式拼凑成了提前预设的想要成为的样子。
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种形式莫非就简简单单只是形式本身吗?形式也代表着仪式,书屋的建设费了很多人的心思,从设计到部署,可以说说是一个系统性成果,无论是曾经参与者还是活动的组织者都想通过这样的仪式,去见证书屋的正式建立,去获得通过那份努力换来的成就感,这是不能忽略和省去的。形式也代表着导向,活动表征的是价值,在契合当今全民阅读主题的情况下,能让更多人看到书屋是多方都在关注着的,后续还要持续去丰富和完善的,在服务当地文化传递和老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是很有价值的,这个价值是需要通过活动形式来带动进一步升华的。
如此看来,形式存在还是有其合理的地方,只要能达到预期目的就是值得去做的,不要只停留在形式本身去思考,显得有些刻意和狭隘。在“形式”这个大剧场里或者说大舞台上,大家作为参与者都是演员,但这个戏是有剧情且有意义的,它不全是泡沫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