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部门两人离职,本来人就少的产品部做了大调整,我被分到了一个资深产品的手下,这是一个向高手学习的绝好机会。在被分过去的当天,他也邀我单独在会议室聊了近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让我对产品经理和产品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部分努力可能是在做一些低效的重复性工作。之后竟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对于这一个小时的对话,我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熟悉产品
如果把产品比作一个孩子,那么产品经理就是孩子的父母,从孩子的孕育到出生,再到逐渐成长,让他能自理生活被社会所需,这都是产品经理要做的事情。这就是在产品开发过程当中,产品理念的诞生,设计,开发,上线,更新迭代,运营收益这整个过程,都需要产品经理来操持。就像没有谁比父母更熟悉自己的孩子一样,要做到没有谁比产品经理更了解自己的产品。不仅仅如此,甚至所有功能如此设计的背景和原因,模块的功能以及为什么如此设计,都要一清二楚。这才是一个合格产品经理的基础。
对他人保持绝对专业
对自己产品绝对的熟悉之后,要达到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在其他人眼里要绝对的专业。大到行业方向,小到交互细节,要想得尽可能的全面和专业,也要想在所有人前面,不用能让开发来帮你想你漏掉的功能,也不能让测试来问为什么会这么难用,这对于产品经理是件丢脸的事情,同时这也是一件丢掉信任的事情,以后的需求改动,你的意见便不再能够服众。所以对于他人,需要保持绝对的专业,即便这会消耗大量时间,但这绝对值,因为这是产品经理在项目中立足立威的看家本领,也是项目成员各司其职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否则,搞不好产品的饭碗怎么丢的都不知道。
正确的方法论胜过忙碌的无头苍蝇
产品经理是产品的掌舵人,所以不可以没有方向。与其瞎忙耗光了团队的士气,不如好好掌握一些方法论,以更科学的方式来探寻正确的方向。例如大到从零到一做一个产品,小到上一个新功能,就得首先看行业TOP5的情况,做好充分的竞品分析,对每家的不同做法进行优劣对比(SWOT分析),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清楚这背后最基础的原因和最本质的需求。随着时代变迁,满足人民需求的产品在不断变化,就像满足出行的工具从马车变为汽车再变为飞机一样,但是人们的需求却很少发生变化。掌握一定方法论,反复打磨自己看清本质的能力,往往能更加切中要害,远比那些浮于表面的花拳绣腿更能帮助到你。
自己是自己最终极的产品
作为产品经理,自己最终极的产品,就是我自己。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是短暂的,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个产品;一个公司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作为我们这代人,不会再有一个人在一家公司干一辈子的情况。而人的寿命,远不止于普通的产品和公司,既然已经知道这一辈子会有很多家公司,那么每一步去哪里,为的是什么,到时候要做什么,什么时候撤退,这每一步就值得好好规划。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也是最需要为自己负责的人,自己既是自己的最大付出者,也是自己价值展现的最大受益者,所以看人品就能看到他的产品,因为自己就是自己最终极的产品,自己也是自己最终的产品经理。以做产品的专精来耕耘自己的人生,或是以对待人生的认真来对待产品,最终最大的受益者都是自己。
交流虽然只有短短一小时不到,却在我急需成长的时候,为我竖起了一个精神标杆,让我看到希望,也知道了方向。就知道命运不会捉弄你,因为他没有这么low。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