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个梦。
醒来的时候能听见淅淅沥沥的雨滴拍打在窗外的声音,火车的轰鸣声则在深夜城市的上空飘荡,消散。
猫咪听见动静在呜咽低吟,我来到阳台安慰着它。对面亮着灯的,还有一户人家。
没有来头地想起一部电影,想见一个人。
我清晰地明白,曲会终,天会亮。在下一个醒来的时刻,我会将这一刻的感受忘记的干干净净。
高开低走,是我注定的人生。
——致《超脱》
电影推荐—《超脱》致郁系电影的魅力如果您是一名轻度电影爱好者。
我建议您抽出一点时间。关上手机,泡上一杯热茶,找到一个舒服的沙发去打开《超脱》。
在我看来,《超脱》更适合一个人放空自己去观看。
更多时候,这部电影小众的题材与平行蒙太奇的拍摄手法,和更多抽象的镜头表达注定难以被大多数观众所接受。
而导演则通过《超脱》开篇的镜头告诉大家:“能否请无关人员远离这里,谢谢。”
这部致郁系的电影,用一场乍看莫名其妙的开头,奠定了这部电影自始至终的基调。
孤独。
好了,我们现在把门关上。
“我从未这般深切地感觉到,我的灵魂与我之间的距离如此遥远。而我的存在却如此依赖于这个世界。”
——阿尔伯特·加缪(法国哲学家及作家)
亨利是一名职业的代课老师,他在不同的围墙中驻足,离去。
用他的话讲:像一张钞票。被一股看不见的洪流卷动流通。
而这张钞票,漂落在众多围墙中的“垃圾收容所”内。
于是它带着我们见到了曾经意气风发如今却被质疑教育观念落后的女校长。
在课堂上声嘶力竭维护课堂秩序的中年教师。
企图维系学校与家长脆弱关系的女医生
和需要每天吃药来维持心态的老查理。
他们在导演表达心理活动的黑板报中被砍掉头颅,被窒息,被孩子们像狗一样牵着任意打骂。
这些人,似乎都是彻彻底底的失败者。
但他们却又在知难而退的人群中坚守着岗位。
他们和电影中另一条雏妓故事线一样,表达着电影其中的一个主题:救赎。
却又通过他们在电影里渲染着孤独与无力感。
家庭的矛盾,外界的压力,自我的挣扎。
还有无有人到访的家长会。
影片随着这条故事线一步步在深究一切的根源。
到底,那些肆意妄为的学生做错了什么,还是他们的家长忘记了什么。
而这条故事线自始至终都没有色彩,且越来越暗。
电影推荐—《超脱》致郁系电影的魅力在另一条故事线中。
雏妓,在《超脱》中则被赋予了另一种含义:和亨利彼此的救赎。
公交车上满面泪水的亨利和正在“交易中”的雏妓。
在两人相遇的那一刻,导演就给其相当大的反差。
每每看到这一幕,在我脑海里呈现的鲁迅的那段: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是的,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不论在哪个国家,人的本质总是那般相似。
雏妓追问亨利为何不在她被扇了一巴掌后出手相助,蹩脚的搭讪方式和目的性极强的交易欲望;似乎每一个片段都在暗示着雏妓的无药可救。
“滚吧,死基佬!”失败后的雏妓气急败坏。
“祝您生活愉快。”亨利说。
亨利总是竭力避免与所有人的情感交流,永远保持理性,时刻准备抽身。
在又一次从养老院看望外公回来的路上,亨利与雏妓再一次地相遇。
在与整部电影风格,格格不入的鲜亮红墙下。亨利似乎发生了一些改变。
亨利,为她提供了食宿。甚至为被强暴的雏妓在浴室内敷上了药。带着她去医院检查艾滋。
镜头下即将关上灯的那一刻,雏妓的神情平静又带着些迷茫。
亨利对待这些孩子或者还有学生,有着洞悉心灵的敏锐直觉。他知道这个年纪最需要的是什么,而这种天赋的由来被导演埋藏在电影中一个个闪回的镜头中......
电影在此时逐渐有了欢快的配乐。
亨利木讷的脸上也终于有了笑容。
一切仿佛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
随即,节奏又直转而下。
与亨利渐生情愫的女教师,在偶然中撞见了正向亨利稚嫩地袒露内心的女学生后,产生了误会并大声地指责了亨利。
而这,恰恰戳中了亨利多年以来深埋内心的痛点。自始保持理性的亨利表现出的愤怒让之前埋下的看似突兀的伏笔得到了宣泄。
他人的误解,童年的阴影,外公的逝去。
《超脱》到了这里,节奏忽然变得顺畅起来。
雏妓在亨利内心的恐慌下被送往收容所。
镜头下的雏妓孤独且绝望。
而羞耻于口的告白被撞见后的女学生,在经历了同学的嘲弄,父亲的偏见,男主的婉拒后。
在毕业典礼上,吃下那枚黑色的蛋糕自杀了。
而身边散落的,是她的那些不被常人所接受的摄影艺术。那些照片,在她的绝望下被涂上了厚重的染料。
其中一张,是紧握住铁丝网,眼神迷惘的中年教师。
女学生在众多随波逐流的学生中有着自己的坚持与理解。她和亨利一样有着与众不同的眼光与天赋。
在某个方面,女学生和男主的经历惊人的相似。
在人群的主流中漂流,守护着内心的净土。
对世俗观念的不认同,却同样在各自家庭中有着不可修复的伤疤。
不同的是女学生在经历了认可后,又跌落到了谷底。
“我知道你处境艰难,但不会总这样下去。”
亨利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了这个女孩最后的善意忠告。
而女孩在一语双关的再见之后,带着微笑也倒在了这个即将成为过去式的校园里。
电影推荐—《超脱》致郁系电影的魅力《超脱》里,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救赎则贯穿了整部电影。
复杂的故事线被导演巧妙的利用男主的自白和独立的镜头交织穿插。每一个莫名其妙的镜头在剪辑下逐渐生动。简单的平叙结构被赋予了导演所有想表达出的情感。最直接的孤独感和男主超脱的理性给观众带来的也绝不仅仅是无病呻吟。严格来说,《超脱》更像是一部教育片引人沉思。
亨利的每一句独白,都值得被人推敲反思。正如他那句,在每个人打算做父母前都应该被培训。
记录下来文字很简单,你需要一根笔。拍一部电影也并不难,你需要一部手持DV。但用电影给观众讲故事最能考验导演的功底。
导演托尼·凯耶的百度百科简介下,有着这样一段话:托尼·凯耶,导演,擅长纪录片,记录人们少有关注的灰色带。
《超脱》豆瓣评分8.8,位居在豆瓣top250席位中。更有趣的是,《超脱》的台版译名为《人间师格》。这让你联想到什么?没错,太宰治的《人间失格》。
影片的最后,亨利坐在讲台上。环境逐渐破败萧瑟,这个学校也终于不复存在。他随着镜头引经据典,那出自于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厄舍府的倒塌》。
此时的他,更像是他口中的那位孤独的骑士。
陌生人,我是王二与酒。
如果你喜欢我的电影推荐,请点赞评论。
如果你也喜爱电影,可以关注我的同名公众号。
我们一起讨论光影交错中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