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贫穷会限制想象力,至于对错与否,我不敢枉下定论。但贫穷似乎限制了我们种种的空间与眼界,我们的自在被框架于小小的一隅,贫穷使我们忙忙碌碌苦于生计,为求得一处栖身的蜗居,终被现实打压着。这世界万千的人生而平凡,在忙忙苦海里奋力拼搏,或许小有成绩,或许沉浮如萍。生而平凡,谁又甘于平庸,王侯将相本无种,从不稀缺精神的贵族甘愿为梦想迷失。
有人说,当你的才华撑不起野心时,就应该静下心来学习!当你的经济撑不起你的梦想时,那你就应该脚踏实地工作!静下心来读书,如果围墙太厚, 如果世界比想象中偏于浮躁,读书当算是通古通今扩展心宇的一剂良方。
至此,尽管生活不尽如意,我却依然想谈谈《红与黑》,谈谈心中的些许感受和触动。
自古英雄多磨难,自古纨绔少伟男。于连•索莱尔,一个小城木匠的儿子,以其卓卓才华得以被推荐成为市长的家庭教师,自此开始了他追逐权利进入上层社会的道路。于连先是利用其家教的身份获得市长夫人(德•莱纳夫人)的好感,继而使得市长夫人深陷爱恋的泥潭,事情败露后,得神父推荐进入神学院,经神学院院长推荐进入德拉莫尔侯爵府邸工作,于连凭介才华深得侯爵信任与赏识,更是因其独特性情获得侯爵女儿青睐。然而一面是贵族阶层的荣誉,一面是打破阶级的婚姻,自此使得于连在残酷世俗势力的策划下接受断头台的赴死。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部司汤达经典著作的主角为人不齿,利用女人得以使自己拥有跻身进入上层社会的途径。然而作为身兼才华美貌的主角,只得以此进入所谓的名流,更显悲剧。
生而平凡,但向上向善的道路本该是所有人应有的自由。
“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浮士德》)”于连是善良之辈吗,一开始他对于市长夫人算是纯粹的利用,体现出一位卑微的下层民众对于社会阶层不平等的仇视。有些人生来便是贵族,即使身上兼具种种劣迹,却可以拥有最好的享受,而民众必须继承父业,以此作为营生的手段,接受所谓命运的抉择。曾经的无产者和农民有了成为资产者的身价,便显然会封闭所有可能向上的道路,企图保持世界格局的稳固,然而世界的法则是变化。于连的所作所为是源于穷则思变,然而,以这种卑鄙的借住女人的手段来打通上升的渠道,只凸显出时代背景下重重的枷锁厚重。
于连戴着层层的伪装,混迹于上流阶层,凭着其才华,自始至终都未获得进去上层社会的通行票。他深深俘获德莱纳夫人的芳心,深知德莱纳夫人仅仅只能作为情人的身份,她最终驯服侯爵女儿的傲慢,甚至使元帅夫人对此产生好感,为其铺平晋升渠道,以军衔作为进入上流的门槛。然而,政治不是女人所能决定的,玛蒂尔德与侯爵摊牌,拉开了阶级之间的对抗。于连所代表的仍然是下层民众,而侯爵女儿所属的阶层将使这场婚姻的结局无法掌控。骨子里鄙视自身卑微的出身,虚荣赋予了他赴死的勇敢,对于民众他属于权贵阶层,对于贵族他仍然只是个独特的可利用的民众,然而于连已不是最初的于连。
即使没有旁人的诱惑,少年的血气也要向他自己叛变。于连高看了自己,高看了他所谓的爱情。
可能于连对于德莱纳夫人是真正的爱和尊敬,她是第一个闯入于连心中的女人,给他爱和温暖,理所当然,于连敬她爱她,死亡之前心中只有他,唯一的也是永久的,压抑在心里的人,直到生命的终结才被呼唤出来的归宿和依赖。德莱纳夫人信守诺言,丝毫没有企图自杀。然而,在于连死后第三天,她拥抱着孩子们去世了,她竟爱于连胜过爱她的孩子。
人在经历不幸时,醒来会感到记忆像一块石头瞬间砸下来。而在之前的一瞬,清醒却无记忆之忧,清明、澄澈,如同恍然开悟。
因野心和虚伪的自尊心开始了所谓的爱情,殊不知自己是在用真情演戏。“企图杀死的那个人将是唯一真心为我的死而哭泣的人。”也许心灵被蒙上了一层纱,掩饰了真正的感情。他想深入融入一个阶层,却越发失去了自己。
对未来,年轻人总是充满着勇气和激情的,当经历了一系列史诗般悲壮的剧情后,从未距离自己的野心那么近,也从未距离自己的真心那么近。临近生死之计,名利,金钱,权利,地位,自尊心显露浮云的本像。没有比善良、正直 、宽容和毫不掩饰的真情更让人为之所动。
也许唯有死才能彻底拜托他无力于改变的事实,也许他的罪行是身为一个下层农民却要反抗命运,企图进入上流社会去实现所谓的自我实现。也许唯有死亡才是最后反抗的胜利。
红色的鲜血染红黑暗,黑夜里黑色的眼睛充满光明。没有谁能知道尼罗河的源头,就如同没有人会发现处于普通溪流状态的河中之王。
慕篱先森
2018.3.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