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和链接此消彼长的关系,是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的根本差别。在消费互联网时代,连接大于服务。也就是说,谁有广泛的连接能力,谁就会统治整个行业。但是到了产业互联网时代,服务则大于连接。谁提供了生产不可或缺的服务,谁才能笑到最后。
大约在08年,我曾听某位知名投资人讲互联网的逻辑时,大谈“入口”的重要性。他预言,百度和淘宝若全面竞争电商领域,淘宝必败,因为买东西也是信息撮合,消费者在网页上往往先使用搜索引擎,大可直接在搜索引擎下单,因此所有搜索企业做电商有着天然的优势。然而真实的商业中,并没有按照这位投资人的剧本演。并且美国的谷歌,也没有阻挡亚马逊崛起的脚步。
商业竞争成败当然原因很多。但是从互联网的产业规律,也许能找到看到未来的答案。
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规律可以从链接和服务两个维度来解释清楚。互联网的天然属性是链接,所有商业模式都从链接中来。到目前为止,链接的集大成者,是微信和facebook。但是人们不是为了链接而链接,人们链接是为了获得服务。从服务的角度讲,链接成为交付服务的天然通道。服务,有轻量化和重度之分。
轻量化服务,譬如推送信息、买书、金融理财等等。但是我们看到,推送信息更“轻”,买东西则相对“重”。推送信息直接就在浏览器中完成,送书上门,则需要支付体系、物流体系。换句话说,从搜索过渡到电商,电商需要构建的服务能力,要比搜索企业多才行。这不是企业能力问题,而是业务的内在要求。淘宝率先解决了支付瓶颈,整合了物流企业,这不是百度仅仅依赖入口的“链接”优势可以抗衡的。中外都是如此。
百度、淘宝之争,淘宝胜。
但是微信崛起之后,局面又发生变化。依托社交关系的“强”链接,微信仿佛一夜之间,完成支付逆袭。支付这个“场景”,成为社交工具的一个附属“服务”。百度的弱链接,面对支付宝服务而言,支付宝占优;支付宝还是轻量级服务,面对微信这个强链接的时候,力不从心。
在链接和服务此消彼长的反复较量中,不同的企业沉浮不定。最终形成的格局是,“强链接”整合“轻服务”,成就腾讯帝国。而阿里凭借多元化综合服务能力,与之分庭抗礼。如阿里云、支付宝。
但是,无论是百度、腾讯、阿里,都是在消费互联网场景中。消费互联网服务,总体而言还算是轻量级。从推动信息、卖书、卖金融理财,各类吃喝玩乐的消费,总体而言还是强链接占有优势。但是在产业互联网,则完全不同。逻辑恰好相反。所谓隔行如隔山,说的就是不同的产业差别。每个产业都需要极专业的服务能力。在产业中,人们会为了获得专业服务,而重建链接。这是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根本差异。
互联网巨头相较产业巨头而言,拥有压倒性的链接优势。但是这种链接能力无限扩张的脚步在消费和产业的边界止步不前。拥有互联网思维的产业巨头重拾优势。当然有多少产业巨头拥有互联网思维则另当别论。
考察这些企业家,我得出一个基本结论。马化腾、马云等扩张的边界止于产业。但是中国互联网服务国际化扩张的步伐却在加快,他们可以成为世界级的互联网大鳄,但无法成为产业互联网的巨擘了。产业规律决定了他们的能力边界。
传统产业的企业家,必须等到新一代崛起。老一代企业家,很难建立互联网思维。这是新一代传统产业企业家的机遇。
在产业互联网中,服务占据主导优势,企业用户为了专业服务而重建链接。重建链接的过程,就是产业重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企业用户的核心需求,就是重建链接的刚需。这恰恰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核心逻辑和产业壁垒。所以,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必须要能提供别人无法提供,或者别人低效率提供的服务。如果服务少?企业用户凭什么来建立链接呢?如果服务容易提供?那岂不是又成了BAT的领地?
在消费互联网,强链接整合大量轻服务是主流;但产业互联网,强服务重建链接是未来。
赵国栋,最早阐释“数据资产”概念,最早发起了大数据行业组织——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成为中国大数据人脉王。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国家大数据1142工程副组长,现任上市公司朗新科技独立董事、农信互联董事。著有中国最早的大数据专著《大数据时代的历史机遇》,及《产业互联网》《区块链世界》《区块链与大数据:打造智能经济》等著作。17年底,推出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地之作《数字生态论》,重新定义产业生态,被誉为传统产业参与数字经济、实现转型创新的一把钥匙。
目前,赵国栋在小红圈开通了自己的圈子——「大数据栋察」,阐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路径与方法。
最近,滴滴事件、华住数据泄露事件接连发生之后,大数据栋察收到了远超预期的大量私信。大家对于数据安全、数据隐私、数据割据、数据黑产等问题非常关注。这些问题既影响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又和产业的健康发展息息相关。
这两年,传统行业的朋友,也有许多困惑。虽然大数据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然而事实上,关于这个行业到底是什么样的?到底在扮演什么角色?到底如何与实体经济相融合?这些是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根本性的问题。
作为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的秘书长,赵国栋一直在研究,在探索。考虑到很多问题的敏感度和探索性,不适合放在微信大群内探讨。于是决定启动私密性和内容沉淀性都比较好的“小红圈”。
「大数据栋察」小红圈的创建,是为了寻找真正致力于产业变革的人,建设跨行业的学习型组织,形成实体经济和大数据融合的力量。在这里不仅是单向的讲课,更是不断分享思考,引发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群时代先锋们讨论、激辩,沉淀成为组织的共识,成为行动的指南。
那么大家在“大数据栋察”圈子能做些什么呢?
01 提问
联盟汇聚了各个行业优秀的企业家、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新锐的投资人、开明进取的官员,他们在一线不断实践、探索,他们是产生理论的源泉,他们也是这个领域的先行者,只要是大数据相关的问题,在这里总会找到答案。
02 分享
大家一起分享:
·行业的理解和判断;
· 有代表性的数字生态融合的案例解读;
· 对热点技术、工具、事件的看法;
· 阅读过的有价值的文章、书籍和点评;
· 思想提升所必须的方法论;
思想就是在彻底的跨界、频繁的交流、系统的总结中形成。
03 参与每月主题
为了让小红圈有个主线,每个月都会抛出一个热点问题,大家一起思考,交流,碰撞,内容除了沉淀在圈子内部之外。可以公开的部分还会专题展示在《数据》杂志、数据观、甚至新华社等媒体。
网友评论